共克时艰:我们重新乐观生活
——中国工会组织文化帮扶四川灾区纪事
全总文工团以歌言志以舞传情
辽宁工会电影放映队的唐连海为当地培训电影放映员
工人出版社送书到地震灾区
工人出版社为四川灾区建立工会文化站捐书
受灾群众在灾区新建的工会文化活动室下棋
6月22日到27日,在四川省都江堰的最大受灾群众安置点,在绵竹清平磷矿受灾职工的板房前,在德阳东汽集团公司的车间里,在彭州市军工企业的广场上,在这些四川受灾最严重的地方,都留下了全总文工团演职员们的足迹。为了响应中华全国总工会启动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十大帮扶行动,在全国总工会和四川省总工会的组织下,全总文工团以自己的歌声和舞蹈,以自己的艺术才华,为受灾职工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
他们带给受灾群众的是党的温暖,是工会的关怀;他们要表达一个心愿:工会和灾区职工群众心连心!
6月23日,文工团从成都驱车50公里,来到都江堰最大受灾群众安置点———勤俭人家慰问演出,这也是全国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文化帮扶行动启动的第一场慰问演出。
听到全总文工团要来演出,安置点的“居民”都很兴奋。他们纷纷打着伞、带着孩子,聚集在安置点“工会文化活动室”前的空地上。每当演完一个节目,人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看到观众的笑容,听到他们的掌声,演员们表演更是不遗余力。跳蒙古舞的演员在烈日下穿着厚厚的演出服,还要头顶着好几个碗不停地旋转,但她格外卖力,一丝不苟,一个动作也不少。一曲舞罢,她累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她说:“要是"省"了点什么就觉得特别对不起受灾群众。”
从6月23日到26日,短短四天内,文工团为灾区群众演出了六场。为了使演出的节目适合灾区人民观看,使节目能给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鼓劲,带给他们信心和力量,文工团赶排了不少专为灾区群众新创作的节目。如男女声对唱《我们团结在一起》、群口快板《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相声《从头再来》等。相声演员崔金泉本来已准备好节目,听到第二天的演出中有部队官兵,马上连夜修改作品到凌晨3点,加入了歌颂解放军的段落。当他在唱出“要是没有你们的默默奉献自己,有许多生命早已失去。最可爱的人对灾区的情意,灾区人民这辈子忘不了你”时,引起观众热烈的掌声。男声小合唱《众志成城》,充分表现出大地震以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举国上下,共渡难关的动人场景。团里两位四川籍歌手面对失去家园和矿山的职工及家属唱出:“再大的困难我们经过,我们从不低头!”引起全场上千名矿工和家属的强烈共鸣。
这次全总文工团来的都是团里的尖子演员,他们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敬业精神,更重要的是为受灾群众献爱心的强烈愿望,使他们的表演精彩纷呈。舞台上,演员们用“情”演唱;舞台下,观众们用“心”倾听。几乎所有观众,都是自地震后第一次看文艺演出。德阳东汽集团的何书记说:“自地震这40多天以来,每天忙于抗震救灾、恢复生产,这还是第一次听到歌声。”
6月24日,文工团在成都市文化宫为各行各业的工会工作者、解放军官兵进行专场演出。结尾时,全场响起雄壮的《团结就是力量》,台下几百名观众与台上演员满怀激情同声高唱,全场气氛达到高潮。这一刻,人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工会和职工就是心连心。
全国工会的文化帮扶,给灾区人民带去了欢乐,带去了信心。受灾群众感受到了全国总工会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了战胜困难、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信心和勇气。工会文化活动室温馨惬意抚慰心灵
“工会捐赠的这个文化活动室太好了。”在都江堰受灾群众安置点的活动板房内,欧阳廷凌一边下着象棋,一边对记者由衷地说。
欧阳廷凌原在都江堰市开小铺卖茶叶,5·12地震后,他失去了店铺,失去了家园,被政府安置在勤俭人家。温饱住宿不再发愁,酷爱下棋的他感到需要找些娱乐来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当他得知全国工会为受灾群众将建一批“工会文化活动室”时,特别高兴。
23日一大早,欧阳廷凌就来到活动室,和另一个“棋迷”杀起来。问他感觉如何,他笑着说:“这里的环境当然好了,我以后可以天天到这儿来下棋了。”
这间活动室,大约七八十平方米,不仅有两个棋桌,还有一排书架,上面摆放着文学、历史等图书。最醒目的是摆放着一台成都市总工会捐赠的47英寸等离子大彩电,画面十分清晰。23日这天,“工会文化活动室”从一开门就吸引了众多的受灾群众。
在活动室里,除了安置点的“居民”外,还有一位来自灌温路口安置点的志愿者陈曦,她本是邛崃一所实验学校的老师。地震后,她成了一名志愿工作者,每天为安慰受灾群众奔忙。她对记者说,在灌温的受灾群众安置点,也要为职工建工会活动室,今天她特来“参观学习”,想回去也照这个样子建设。
陈曦说:“文化生活对受灾群众很重要,尤其是灾区的很多老人、小孩,本来心里就受到创伤,如果能给他们提供一个阅读、听音乐的环境,就可以使他们进入另一个世界,压力和悲痛得到舒缓。”她还说:“全总建的这个文化活动室很好,这里有很多图书。我们灌温安置点现在有1000多受灾群众,他们也需要有这样一个文化活动室。”
住在安置点的刘姿琴今年66岁,一直独身生活,地震使她失去了家中的一切。她退休前是杨子口电厂的工人。她说:“我喜欢看演出,喜欢打篮球。我已去过活动室了,虽然没有体育器材,但很干净。这说明全国人民都在关心着我们。”
临告别时,记者看到在阳光照耀的书架前,一个学龄前儿童坐在奶奶旁边,认真地翻开一本画报。有一位老人虽然没有看书,也没下棋,但她安详的神色,却使人感到这间文化活动室虽小,却带给灾区群众很多,很多。辽宁工会电影放映队银幕搭桥心心相映
6月7日以来,四川省安县灾区群众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上“辽宁工会电影放映队”为他们放映的电影。一场场带着工会温情的电影给缺少文化生活的灾区群众带来欢乐、慰藉,也展示了工会组织的精神风貌,架起了工会组织与群众的感情桥梁。
人们也许不知道,为了早一点给灾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放映队以抢险救灾的精神急速前行,从沈阳到四川安县,途经五省一市,行程近3000公里,正常跑也要三天三夜,可是这支车队只用了两天时间就赶到了目的地。
每天行车十五六个小时,行程1200多公里,一天两顿饭都在车上吃自备的食品,到达安县时已是下午,来自沈阳、大连等6个市35名队员个个疲惫不堪。辽宁省总副主席、辽宁工会电影放映队队长张征心疼了,在征求大家意见时,队员一致表示:今晚就开始工作。
6月7日那天,每个放映分队都放映了两部电影,等一切收拾停当回去休息时,已经半夜两点多了。本溪分队去的是晓坝,离居住地安县40多公里,他们干脆就在当地安营扎寨。3个人睡在车上,另外两个人一个人睡在帐篷里的长凳上,一个睡在地上。
6月18日,辽宁工会电影放映队开始轮换,大连分队留下了队长徐战儒和放映员宫秀军。原本五个人分担的工作落在两个人的身上。有一天,在搬运、拆卸设备时,宫秀军不慎扭伤腰,他到医院扎了封闭针,继续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宫秀军火线入党。
辽宁工会电影放映队的工作精神深深感动着当地群众。6月9日,本溪分队正在选放映地时,一位姓陈的村党支部书记对分队队长、本溪市总工会宣教部长汤红伟动情地说:“我看得出来,你们一定是共产党员!”说完这话,他将5枚共产党员徽章赠送给汤红伟。本溪分队5人全是党员,其中4人当过兵。汤红伟告诉记者:“当时心里一热,两眼湿润了。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感受到共产党员在群众中的分量。”
6月8日晚,本溪电影放映分队刚放映5分钟,天下起了雨。宣教部长汤红伟对队员们说:“就是还有一名观众,我们也要坚持。”队员们用塑料布、雨具将放映机盖好,自己淋在雨中,继续放映。不知不觉中,一把雨伞、两把雨伞、三把雨伞……十几名观众撑起伞为放映队5名队员挡雨。来自本钢文化中心的放映员唐连海,今年59岁,是整个辽宁工会电影放映队年龄最大的队员,面对此情此景,他说:“我放映电影38年了,这是让我最感动的一次。”
一次,鞍山宣教部部长迟爱民和队员由于放映电影没有来得及吃晚饭,电影放映结束后就在救助站附近找到一个小吃摊,要了几根火腿肠、几碗方便面。可是,当他们吃完要结账时,摊主告诉他们:刚才,有一位当地人知道你们是从辽宁赶来为他们放映电影的,就悄悄地把你们的饭费给结了。
6月7日以来,辽宁工会电影放映队放映点从开始的6个扩大到15个,为灾区老百姓放映电影98场,观众近7万人次。辽宁省总决定当放映任务结束时,将价值近百万元的车辆和放映机全部捐赠给灾区,让经过培训的当地放映员继续为灾区群众服务。工人出版社编书送书倾注爱心
汶川大地震,震撼了世界,也牵动着全国亿万职工的心。从全国总工会到各级工会组织,都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抗震救灾,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篇章。作为全国总工会领导下的出版单位,中国工人出版社也以最快的速度,出版了《感动·奋起———5·12抗震救灾纪事》、《震后防病防疫实用手册》和《抗震减灾知识读本》三本图书,并以全国总工会的名义赠送给灾区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通过三本图书,捎去全总领导、全社职工对灾区群众和广大工会干部的问候。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工人出版社迅速召开社党委会议,及时调整工作布局,全力以赴投入到编辑出版抗震救灾图书中去。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张帆说,我们不能到前线去救人,惟有用智慧和文化为灾区服务,报道工会、部队和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事迹,普及抗震减灾、防止疫病的知识。张帆还说,当年唐山大地震时,他曾到过现场,闻过腐尸的味道。他强调,此时的防疫工作特别重要,这也是他们要编写《震后防病防疫实用手册》的初衷。
工人出版社出版的这三本图书,既有鼓舞斗志的,也有普及知识的。《感动·奋起———5·12抗震救灾纪事》主要记录了在这场重大灾难面前,广大基层职工群众、工会干部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同自然灾害作斗争,各大企业积极救援的动人事迹;反映了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职工群众积极为灾区捐款,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凝聚力。《震后防病防疫实用手册》主要是通过专家和学者的简明讲解,帮助灾区群众做好防病、防疫工作,防御次生灾害,维护灾区群众身体健康。《抗震减灾知识读本》则通过普及防灾、减灾等知识,引导广大群众了解自救知识,掌握自救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为了迅速、高质量地出版这三本书,全社同志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请专家、查资料,精心编辑,并对书稿进行多次修改,反复斟酌书名和书封,在组稿、编辑、校对、印刷等各个环节都全力以赴,许多同志都是通宵达旦地工作。最终,《感动·奋起———5·12抗震救灾纪事》在第10天就出了书,另外两本书也分别只用了4天时间就编辑完成。为了尽快地将书送到灾区群众手中,出版社还打破常规,联系成都的印刷厂印刷,又快又好地完成了出书的任务。
图书出版后,出版社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赴四川、甘肃和陕西三个灾区,到抗灾第一线送书,散发着墨香的图书受到了灾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照片由张宪、高柱、顾威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