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医护专家单索飞渡湍急的岷江。 刘庆元摄
“叔叔,我见过你,你就是那个从岷江上"飞"过来救伤员的医生。”今天,在汶川县绵虒镇空军总医院医疗点,2位来换药的羌族小姑娘一见到医疗队员张宏义就认出了他。
在汶川灾区,空军总医院医疗队5位溜铁索飞渡岷江抢救受伤群众的医生,已成为群众心中的英雄。
5月20日,空军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接到命令,火速赶赴20公里以外的沙坪关村抢救伤员。
医疗队研究决定:肝胆外科专家张宏义,泌尿外科专家刘庆元,骨科专家王琦,消化内科专家宁守斌,医务部主任黄美良5人组成突击队,赴沙坪关救援。
在踏上征程之前,他们平生第一次写下遗书。出发时,每个人背了一个装有20公斤药品的大背囊,在不断发生的余震中,向沙坪关进发。
由于桥梁垮塌,能够跨越岷江的桥断了,队员们必须从简易单索道上飞渡湍急的岷江。
单索道只有拇指般粗,一个铁丝弯成的简易单钩挂在单索上,人的全部重量悬吊在这个单钩上,靠重力滑到悬崖的中央,然后拼力一点点挪到悬崖那边。由于山体滑坡,岷江江面变得狭窄,江水变得更加湍急,惊涛拍岸。钢丝绳离江面约有8-9米,晃晃悠悠,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咱们照张相吧。”领队的黄美良带着队员在飞渡岷江之前照了一张合影,这些在大城市医院工作的队员都穿上了迷彩服,戴着黄色的安全帽,为的是如果牺牲了,鲜黄的安全帽颜色容易被发现。
“我来探路。”刘庆元第一个到达对岸。接着,黄美良、张宏义也勇敢地飞过岷江。突击队员王琦患有恐高症,平时连公园里安全舒适的旅游缆车都不敢坐,当他勇敢地将右腿跨进飞渡的缆绳,人悬在空中往江心飞的时候,居然微笑着向战友们镇静地挥了挥手。
下午17:30,医疗队成功到达沙坪关。由于缺医少药,受伤的群众中已有14人出现感染。队员们连续抢救36个小时,为所有伤员进行了手术清创处理,并通过卫星电话,联系了进山的直升机,将伤员全部安全后送。
突击队员们多次滑过这条铁索为羌寨巡诊,被羌族同胞称为会“飞”的医疗队。
(本报汶川6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