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人才成长也进入了快餐时代,不少少儿疲于奔命在各类“校外班”、“特长班”之间,过早罩上了向往成功的“紧箍咒”。有人为了成功,挖空心思走捷径,“十年寒窗苦”、“铁杵磨成针”这些传统奋斗精神被抛到九霄云外。
一些速成暴长的所谓“成功者”,不仅内心空虚、品格低下,而且价值观念扭曲,精神匮乏。这些无不让人忧虑: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究竟缺了点什么?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一生都倾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上,在成千上万次试验中,他忍受了数不清的劳顿、辛酸、失败甚至误解。当苦尽甘来在为他举行隆重的庆功宴会时,他却悄悄离开,独自静静坐在自己的稻田边上,看着沉甸甸的稻穗发愣。可以想像,此时的荣耀、奖杯与他在成长过程中收获的愉悦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难怪这位身价数十亿的科学家,始终过着轻车简从的生活。有一位专家型部长,宝贵的青年时光是在下乡插队中度过的,在那个知识荒漠的年代,他点着煤油灯,啃下了一本又一本书籍,坚持每天一点小进步,每年一步大跨越。后来终于考入东北林业大学,走上一条艰辛的学术之旅。2000年他留学归国后,从一名普通教授干起,悉心搞电动汽车的研究,后来成为工程中心主任、院长,大学的副校长、校长。7年之后,成长为共和国的一位部长。对他而言,无论成功和失败,都只是成长之旅的一次历练而已。
追求真正的成功,应该立足长远,避免急功近利。著名主持人杨澜职业生涯在持续地做着一道加法,她做好了主持人,又请求导演:是否可以自己写台词?写好了台词,再问导演:可不可以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好了编辑,她又问主任:可不可以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她还想: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又想能不能办个频道?杨澜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永远保持观众心目中美丽、智慧的金牌主持人形象。
直线加方块的军营生活,在有些人看来,的确有些平淡无奇、枯燥乏味,没有高薪收入,没有华车豪宅,很难有大把大把挣钱者那种“成功”的感觉。可是,火热的军营对人的成长,却是一种难得的磨砺。难怪,很多人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只有经过军旅锤炼的人,才会真正感到当兵的经历是人生多么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成长的收获。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成功只是沿途美景,成长才是脚下实实在在的路,一直会延伸到我们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