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民进行了在线交流。胡主席强调:“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要从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出发,把握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以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为主,整合都市类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资源,努力构建定位明确、特色鲜明、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胡主席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发挥网络媒体的独特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指明了方向。
胡主席这次与网络的“亲密接触”,体现了在信息时代我国领导人更加开放和自信的执政风格。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已成为我国领导人新的执政理念。
网络正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透过这次抗震救灾报道,也使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看到了中国网络媒体的重要作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网络媒体全天候、全方位、全频道地进行连续报道和立体宣传,以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丰富、全面的报道,在第一时间把地震灾区的灾情和抗震救灾的最新进展告诉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赢得了广大民众的高度赞誉,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大大提高了我国新闻媒体在世界上的公信力和在全球受众中的影响力。中国网络媒体的优异表现,充分展示了网络媒体的整体自觉与成熟进步,为开展抗震救灾斗争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也为进一步搞好公共突发事件报道积累了丰富经验。
牢牢掌握网上话语权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其中英文网站上大量报道此次地震灾难,定期更新灾情报道,其中包括最新伤亡数字。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中国主要新闻网站都在第一时间推出四川地震报道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报道速度如此之快引起海外媒体注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的行动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崭新的中国——一个现代、富有同情心、反应迅速和有能力的中国。俄新社报道说,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外国媒体纷纷发表文章,高度赞扬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抗震救灾的行动积极有效,报道公开透明,并相信中国人民有能力重建美好家园。
中国的抗震救灾之所以受到外国媒体的广泛赞誉,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信息发布快,许多重要消息都是在第一时间报道,始终牢牢掌握着新闻发布的话语权。这些重要信息,外国媒体大都是通过中国网络媒体所了解。网络媒体已成为让中国走向世界的新渠道,也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新窗口。
长期以来,在话语权问题上,我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一些西方媒体往往喜欢用预设立场和“标签式语言”描述中国。有个别西方媒体甚至歪曲事实真相,用诬蔑不实之词误导公众。而中国媒体因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在话语权问题上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常常不能在第一时间把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出去,有时即使报道出去了声音也很弱小,无法影响西方公众。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与西方媒体争夺网上话语权,通过网络媒体把中国的声音及时发出去。今年以来,从西藏“3·14”暴力事件、奥运圣火海外传递风波,再到这次汶川大地震等重大突发事件,中国网络媒体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力量。网络对这些重大事件都进行了深度参与,网民的意见汇聚与表达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这些事件的进程。西方媒体从此不得不正视和面对中国的一股新兴力量——网民。
第 1 2 3 4页
争夺网上话语权一定要抢先机
新闻贵在新也难在新,谁能在第一时间把新闻发出去,谁就抢占了新闻的制高点,谁就主导了重大事件的话语权。每当重大灾害来临,人们的心理普遍恐惧,社会普遍慌乱。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有效地发布政府信息,就成为医治社会和人们心理创伤的稳定剂与镇静剂。这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社会稳定,人心安定,与政府信息发布及时公开透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场大灾难面前,中国的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做出第一反应。汶川大地震发生仅仅18分钟,新华网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两分钟后发出简明消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个小时,各大网站的新闻专题就相继推出。6月10日10时55分我军失事直升机残骸在峡谷密林中被找到,中国军网12时05分就发布了独家新闻,同时发出第一张独家的搜救照片。这些亲历式、即时性的报道,踩着新闻事件的脚步,延展新闻事件的过程,揭示新闻事件的真相,使新闻产生出最佳传播效果。
争夺网上话语权一定要让信息公开常态化
今年5月1日,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报道,是政府实施信息公开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彰显了我国新闻传播法治化的巨大进步。与以往历次重大灾害报道相比,这次汶川大地震信息公开的程度是历史上罕见的,可以说达到了“最大化”和“最优化”。地震灾情有多严重?死伤的人数是多少?募捐的钱物如何使用?有没有贪污挪用现象?有没有发生重大疫情?对救灾不力的干部如何处理?堰塞湖危险何时解除?等等。对于这些民众迫切需要知道的情况,新闻媒体都及时予以报道,不回避,不隐瞒,不夸大,不掩饰,敞开天窗说亮话,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网络媒体已成为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主渠道,成为政府和公众的双重代言人,政府所表现出的积极负责姿态、网络媒体所表现出的客观公正立场,广大民众所表现出的团结进取精神,形成了新闻宣传的“同频共振”效应,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营造网上正面“舆论场” 胡锦涛主席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时说:“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平时我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这充分说明网络舆论正在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具有交互功能的论坛,是包括领导人在内的所有人关注的焦点。网上论坛在营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因素,从而能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络媒体在虚拟空间形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正面“舆论场”,并在一定时空、一定程度上影响和主导了现实社会舆论,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抗震救灾斗争。
网络舆论是公众在互联网上公开表达的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意见。网络舆论主要由网络上的媒体言论、论坛及新闻跟帖所形成。这种特性,使互联网上既有正面声音,也有负面消息,甚至还有造谣污蔑、混淆视听的各种杂音、噪音等有害信息。但是,在“拉萨暴力事件”、“"藏独"分裂势力干扰破坏奥运火炬传递”和“汶川大地震”突发事件报道中,中国网络媒体充分显示出“网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以“真实、客观、公正”的强大舆论,捍卫了祖国的神圣利益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尊严。通过这一事实我们应该认识到,只要我们能够充分认识、研究网络舆论的特点规律,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网络舆论引导的观念、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就能够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虚拟网络空间营造强大的网上正面“舆论场”。
第 1 2 3 4页
让客观的专业言论成为网上“最强音”
网络言论是对网上新闻的深入解读,它可以帮助网民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新闻事件的深层内涵,进而起到引导网上舆论的作用。在抗震救灾中,人民网的“观点频道”、新华网的“新华言论”、中国军网的“观点言论”,都依托其母媒体的言论优势,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热点问题,发表了许多针对性很强、有真知灼见的网络言论。实践证明,以主流媒体的政论、时评来影响和引导网上舆论非常有效。权威的言论可以及时地帮助网民把对舆论客体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化。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网络言论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担负起为正义鼓与呼的使命,以深邃的思想和一定的规模,为形成网上正确舆论导向起到了先锋作用。但在平时,网上言论的数量较少,在一些重点问题上的声音比较弱小,在许多需要引导的问题上还存在“盲区”。因此,网络媒体应该注意整合传统媒体的言论资源,并进一步开发和拓展传统媒体言论作者队伍的资源和作用,在重大问题上灵活机动地发表自主言论。通过多种措施形成网络对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各种文化现象引导的强势言论,让客观的专业言论成为网上“最强音”。
使重点论坛成为公正舆论辐射源
网络论坛跨越了社会发展的物质、精神和地域限制,实现了公众话语权演绎史上的历史性革命。网站论坛因此成为网络评论的主阵地,成为影响网络舆论的主要辐射源。在抗震救灾中,论坛成为中国各重要互联网站集聚网民人气、充分展示网络支援作用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新华网“发展论坛”、中国军网“国防论坛”等一些知名论坛上,数万甚至数十万发帖参与了中央领导心系灾区、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军队立体大救援、灾后重建等话题的讨论。网上救援、网上赈灾、网上悼念,几乎在所有的论坛呼应展开,使正面观点在与其他各种观点的交锋碰撞中主导了网上舆论,对抗震救灾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网络论坛是网络的神经末梢。国内外的每一个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几乎都会在论坛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形成一个网络评论的“自由市场”。因此,对于重大、敏感的政治、经济、军事问题和社会突发事件等在论坛上的讨论应该给予必要的“软引导”。一方面,应该做大做活做强重点媒体网站论坛。建设好令网民信赖的重点媒体网络论坛主阵地,最大程度地引导网络舆论。另一方面,应该注意培养和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各重点网络论坛应该正确引导和培养“意见领袖”队伍,以强化主流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通过网站和网民的努力,使热点和敏感问题在论坛交流中求得理解,在沟通中取得共识,在讨论中凝聚人心,引导论坛讨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使重点媒体网站论坛成为公正舆论的辐射源。
引导新闻跟帖在碰撞中走近真实
网络传播对普通民众话语权的解放,激发了人们想说敢说的欲望,网民对感兴趣的新闻都想发表自己的看法。网站也因此开发应用了新闻评论系统,为网民提供即时评说新闻的技术平台。面对汶川大地震中的各种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各大网站都有大量的新闻跟帖,网民们每天都会就当下的热点和重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各种观念在某一个新闻事件或观点上集合、碰撞和交汇,进而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影响。因此,对于论坛上偏离基本新闻事实和主流舆论的跟帖应及时进行评论和反评论;对极端错误的跟帖应及时删除,使新闻跟帖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元碰撞中走近真实。
自律他律共创网上和谐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网络不仅成为抗震救灾的特殊战场,而且出现了自中国有互联网以来前所未有的健康、有序、和谐的网上氛围。在网上互动空前活跃的情况下,网络秩序良好,网络环境洁净,网络民意一致。登录中国互联网各网站,以往低俗平庸的炒作被健康文明所主导,以往事不关己的漠然态度被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的激情所感染,恶意攻击的谩骂失去了生存空间,相互理解和包容成为网民处事的主要基调,即使出现一些偏激甚至极端的言论,网民的容忍度也大大提高,并立即会有大量跟帖进行劝阻和制止。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造谣和散布虚假信息扰乱人心,以抗震救灾为幌子骗取钱财,扰乱社会秩序的现象也大大减少。而且一旦出现此类事件立刻遭到有关部门的查处和严厉打击。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网络在自律与他律的互动中达到了文明和谐。这些喜人的变化昭示我们,只要把网络的自我约束与社会的外部法制结合起来,网络一定会走上健康、文明、理性的发展轨道,也一定会形成中国互联网良性有序的生态环境。
第 1 2 3 4页
在虚拟空间构建网络自律的坐标体系
在网络社会中,个体自主性的体现是任何传统通讯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网络环境缺少像传统媒体那样严格的干预、管理和控制,这就要求网民、网站和互联网行业都应该有较高的自律性,并形成“三位一体”的自律型坐标体系。抗震救灾中网络社会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体系实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面对地震,我承诺:“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国网民自律公约》的帖文,曾被各网站论坛竞相转载。帖子中网友自订的“十不”自律公约的出炉,树立了中国网民自律标准体系的一块里程碑,也表明了中国网民正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智。
网民网上网下的身份割裂,是形成网络失序的主要原因。网络的匿名性使部分网民摆脱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束缚和法律制约,倾向于极端、暴力和不负责任。严酷的地震灾害,唤醒了网民心底的人间大爱;紧张的抗震救灾,涤荡出网民内心深处的热血激情。在灾难面前,网民实现了一次自我“救赎”。面对地震灾害时的情绪求同、网下舆论与网上言论的高度统一、救灾行动与网上呼吁的良性互动,促进了网民的身份认同、集体认同和秩序认同。网民在从虚拟向现实自我的回归中做到了严格的网上自律。今后,我们应该把这种特殊情况下产生的自律引入网络自律常态化。
网民自律是网络自律的基础和核心,各网站和互联网行业的自律也十分重要。在抗震救灾中,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人民网、新华网等20多家网站共同倡议发起了“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杜绝虚假信息,共建诚信网络"”诚信自律行动,活动上线第一天,响应网站就超过了200家。各网站都严格自律,认真履行了网站应尽的引导、提醒网民的职责。此前,互联网行业和各网站都曾签署过多个文明办网的倡议,这些倡议终于在长期的努力和这次抗震救灾中产生了良好的累加效应,这些都为我们通过自律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用他律廓清网络空间的最后一道底线
5月21日上午,网络上的一个视频瞬间激起网民的极大义愤。该视频中一女子辱骂四川地震长达5分钟。后来,该女子很快被沈阳警方抓获。从汶川大地震发生至5月21日,公安机关共侦破网上造谣类案件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5人,其中治安拘留13人,训诫42人;侦破诈骗类案件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其中刑事拘留19人,治安拘留1人。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迅速、果断、有力的行动,严厉打击了网上的不法活动,为抗震救灾期间维护网络空间的良好秩序和氛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这充分说明,网络虚拟社会也应该纳入法制监管的视野和轨道,并且应该制定更加详细的法规,建立更加专业的执法与监管力量体系。
互联网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没有法律和道德规范的“真空”。加强技术与法律法规监控,是网络他律的重要屏障。网络媒体属于高科技产品,首先应该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把不健康、不和谐的内容第一时间清除出网。此外,应该高度重视以法律法规强制性手段规范网络行为。应该不断加大我国网络立法的力度,培养一批网络执法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和法律规范双管齐下,就可以构建科学的网络他律防线,从各个环节遏制有害信息的传播。
网络是现代社会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这里,需要干净、文明、理性。我们在互联网上构建网络自律的坐标体系,并用他律廓清网络空间的最后一道底线,我们就将在互联网上收获自由的文明和文明的自由。自律,将使网络更有力量;他律,将使网络更有秩序。自律是根本,是核心;他律是保障,是重点。让我们在自律与他律的互动中努力构建网上和谐。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互联网还是一个十分年轻的网络媒体,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在走向成熟和理智的道路上,时时处处都呈现出“双刃剑”的两面性。网上正面积极的舆论曾在振奋精神、激扬民气、凝聚人心、增强合力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而错误消极的网上舆论也曾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目前,网上主流话语权比较弱势,网络舆论过于分散和混乱,网络监管存在不少漏洞与“空白”,中国网络媒体在自我净化和完善发展上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胡锦涛主席在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所作的关于“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的论述,把网络媒体的地位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中国互联网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特殊功效则从实践上证明了网络媒体正在担当起这一历史重任。神圣的历史使命和新的发展机遇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网络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我们相信,面对互联网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中国网络媒体必将大有作为。
第 1 2 3 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