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四川卫生系统在行动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四川卫生系统在行动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26日电 (记者 代朗) “回想震后的20多个日日夜夜,我的心中涌动着难以平静的复杂情感,有哀伤,有激动,有鼓舞,更有力量。当灾难来临时,数万名白衣战士挺身而出,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抢救生命。这一幕幕场景,时刻萦绕在脑海里;他们以护佑生命为天职,舍己为人、永不放弃、与死神决战的画面,真实地展现了白衣天使的本色。我深为白衣战士这种高尚的人格力量所感动,全国人民深为这种鱼水难分、水乳交融的医患之情所感动。”高强在自己的署名文章中这样写道。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卫生系统全行业总动员,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奋力开展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广大医务人员不畏牺牲,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用实际行动再次诠释了白衣天使高尚的精神内涵。

  人民生命高于一切

  灾情紧急,人命关天。尽最大努力抢救受伤人员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地震发生后半个小时,四川省卫生厅就组建了由华西医院和省人民医院等医院组成的医疗队奔赴震中汶川。由于中途巨石拦路,交通中断,这支医疗队临时决定连夜赶到灾情严重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进行应急抢救和转运伤员。

  “和同事一起奋战了四十多个小时,最后领导下命令要求我们必须轮换回来休息。我当时就在想,人要是不需要休息就好了,就可以多做好多好多事。在那个时刻,多一秒钟也许就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蒋钢是这支医疗队中的一名救护车司机,他的讲述能够让我们多少体会到当时情况的紧迫。“真正到了救灾一线时,我完全被眼前的情形震惊了。太惨了!周围是满目废墟,中转站的伤员人山人海望不到边,耳朵里充满了求助地呼喊和呻吟。”蒋钢告诉记者,他平身第一次感受到如此强烈地生命冲击力,他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多救人。

  “地震来临的时候,医院正在庆祝护士节,房子开始剧烈摇摆。地震突然发生后后,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自觉投入到了转移病人的工作中。”汶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江霖回忆着地震当天的情形,“能看见的山体都在崩塌,声音震耳欲聋,不一会,山崩扬起的灰尘很快就弥漫了整个汶川县城。”顾不上自己的家人,在不断的余震中医护人员们一直在坚守,一位孕妇的手术是医生在相对安全的空地上跪着完成的。这个群体一直战斗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在不睡觉、没饭吃、缺水喝的情况下连续工作数天不离岗位。

  6月6日,川北医学院附院抗震救灾第六批医疗救援队从绵阳平武南坝镇返回南充。在行至平武至江油大康一段公路时突遇天降大雨,道路湿滑崎岖,能见度极差,在避让车辆时,救护车不幸翻入公路旁的深沟,车上12位同志,有11位同志不同程度受伤,医疗队员雷勇由于伤势过重因公殉职,牺牲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的雷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才把无数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四川省卫生厅立即启动了四川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成立了四川省卫生厅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指挥部,下设6个组,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要求全省所有医疗机构设立“绿色通道”,腾出床位、全员上岗;同时,最大限度动员所有医疗资源,奔赴灾区,抢救伤员。

  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四川广大医疗卫生战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纷纷请战,要求到灾区一线参加医疗救助工作。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白衣天使的身影。无论是深入到灾区的各个医疗应急抢险队,还是重灾区的前方医院,医务工作者们不管房摇地动,都以抢救伤员为第一己任。在四川省卫生厅的安排调度下,数万医护人员在大地震中为灾区的伤员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墙,阻挡住了死神的侵袭。尽最大努力挽救生命,为伤员减轻痛苦。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无论如何,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是我们每个战斗在灾区前线卫生防疫人员的坚定信念。”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这样说道。按照历史经验,在一场特大自然灾害之后,由于灾区环境卫生遭到严重破坏,水源污染,蚊蝇滋生,加上受灾群众的生活条件较差,健康素质下降,粪便垃圾不能及时处理,极易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四川省卫生厅把灾后卫生防疫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急中之急。地震次日,16支卫生防疫工作队陆续赶往灾区,并在三天内全面展开卫生防疫工作,一周内实现了对11个重点县的全面覆盖。5月22日,26种卫生防病宣传材料共1057万份送往灾区基层,广播、电视、报纸、短信等灾后防病知识的立体宣传一并相继出动。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部分市州灾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经初步估算,受灾较重的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和阿坝6市州灾前正常报告的530多个医疗机构有近300个已经瘫痪。为尽快恢复重点受灾地区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灾区的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卫生系统组织力量紧急开发了基于手机报告方式的疫情应急报告系统,在网络直报系统恢复前,利用手机直接报告灾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时在灾民集中安置点和临时医疗点开展传染病症状监测。5月21日,该系统已经在德阳市现场测试成功并将正式启动,并逐步恢复覆盖1000万人口的疫情监测。

  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周密安排下,四川目前灾区未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防疫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四川省卫生厅厅长沈骥在受访时坚定地表示,“尽管灾区卫生防疫任务十分艰巨,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还有国际友人的支持下,通过科学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人民战争和专家队伍相结合,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打赢这场战争。请全国人民放心。”

  全心付出安抚心灵创伤

  为让灾区人民群众迅速走出心理阴影,心理关爱和心理援助,又成为近期抗震救灾的重点工作之一。5月28日,四川省卫生厅印发关于加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通知指出,汶川地震灾难发生后,灾后幸存者、灾难现场救援人员等群体会因灾难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为了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保障公众心理健康,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六一”这天,华西医院儿外科每个孩子的病床前都挂着粉色的气球,门口则挂着护士们折的千纸鹤,给孩子们送去美好的祝福。日渐康复的孩子们,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早在14日,儿外科护士长辛文琼就发现不少从废墟里救出来的孩子“心理不对劲。”他们烦躁、易怒、情绪反常,这是重大创伤后引起的心理问题。辛文琼及时报告院方:“孩子们心理阴影很重,需要心理重建。”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专家教授们由此纷纷走进病房,为孩子们进行心理治疗,并培训了一批志愿者专门陪伴孩子。

  眼下,像这样的心理援助站点,已在四川地震灾区陆续建立。连日来,成都市第四医院组织了一支800余人的专业心理危机干预救援队伍,通过各种途径对受灾群众实施有效心理干预和精神抚慰。目前已对3004人实施了心理危机干预筛查,对1684人实施了个体心理干预,并发放《儿童心理危机干预自救互救手册》、《成人心理危机干预自救互救手册》等宣传、科普资料共21000份。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涉及对象众多,工作量大、面广。卫生厅要求各地卫生部门与宣传、教育、社会工作等部门单位同心协力,密切配合,积极组织从事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员,深入各个灾区、灾民临时居住点、中小学校等场所,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广泛开展灾后心理干预、心理重建活动。亲人相见无疑是对心灵创伤最好的良药,省卫生厅为此建立了全省在院救治病人信息查询系统,为寻找汶川大地震失散受伤人员搭建了一座桥梁,为灾区伤员尽早回到亲人的怀抱尽心尽力。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四川医护人员以第一速度奔赴灾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严防疫情,保护健康,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生命大救援。他们与十几万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数万名志愿者大军一起,唱响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的时代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