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与天体撞击模拟图
火星南北两个半球一直呈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面貌,南半球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北半球却地势低凹、一派平原。是什么造成了火星的“两面派”?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巨大的天体可能曾经猛烈撞击火星北半球,“伤口”之巨大为太阳系所有天体仅见!
据英国《泰晤士报》6月26日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科学家利用“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和“环火星勘测者”两个探测器的最新观测数据推算出,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伯勒里斯盆地是大约40亿年前、太阳系形成早期被一个小行星或彗星直接撞击形成的陨石坑,它长约1.06万公里,宽约8500公里,面积约为月球南极巨大陨石坑艾特肯盆地的5倍,相当于亚洲、欧洲和大洋洲的面积总和。
科学家从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火星北半球地貌的“远古撞击说”,但由于伯勒里斯盆地的部分地区被后来形成的火山覆盖,因此难以找到相关证据。现在,科学家根据两个火星探测器传来的火星重力和地面参数,重构了火山形成前的火星地形图。它清晰显示,伯勒里斯盆地的原始轮廓为椭圆形,这符合撞击陨石坑的典型特征。此外,盆地还有一层外部轮廓,这种内外双圈是陨石坑的又一个特征。
此外,来自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一个研究小组还利用电脑三维模拟,测算出形成陨石坑的条件。根据他们的计算,一个直径1600公里的物体以2.09万公里的时速运动,可能以与火星表面形成30度至60度夹角撞击火星,释放出相当于75万亿兆吨至150万亿兆吨三硝基甲苯(TNT)炸药的能量。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另一个研究小组则指出,如此重量级撞击形成的冲击波可能对火星南半球的地壳也产生了破坏。据估计,火星上直径宽于30公里的深坑数超过3000个,其中约90%分布在南半球。
三个研究小组的报道都发表在6月26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他们在报告中都认为,北半球的巨坑是由一次巨大撞击而不是几次小规模撞击造成的,因为没有地貌迹象显示北半球存在多个盆地。(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