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六月二十七日电 题:中国股市直面“冰火两重天”
中新社记者 贾靖峰
短短两年多,中国股市经历了规模空前的“冰火两重天”。半年多前,A股曾跻身全球“最火”市场,而二OO八仅半年间,大市缩水四成五,沪指几乎抹平二OO七一整年的涨幅,创A股自设立涨跌停制度以来的“跌幅之最”。
中国股市二OO八年初市值一度高见三十四点五万亿元,半年后仅剩十八点九万亿,“腰斩”、“破发”等词汇频现于个股。由于股民人数空前,半年来亏损人数之众亦为史上最多,一亿股民经历天灾股灾,捂着急剧干瘪的荷包,倒也苦中作乐,股市仍不乏“打油诗”。
行市大跌,令“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至理名言又一次水落石出,眼下一些机构已开始挑选跌至“安全边际”的绩优股票,悄悄埋单。
年内的股市政策,备受考验。调降印花税短暂反弹后的急转直下,令政策面陷于沉默,甚有前期坚决的“救市派”学者坦承“我亦不知有何招法”。可见“救市”不尽人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岂是“一把火”就可以焚化的呢?
就政策利好而言,“大小非”限售、融资融券乃至股指期货,屡成市场冀望加炒作的题材,但分析人士认为,“大小非”限售并未改变股票资产价值缩水带来的减持动力,融资融券或先出“融资”才算利好,股指期货现时抛出更不合时宜。
有人说,二OO六年的大行情由“股权分置改革”启动,而本轮大跌亦缘起大小非解禁的股改“后遗症”。当年一场空前的股改直接触发股市大红盘,改革主导者一度为股民所追捧,眼下却又遭遇怨声。
但不论“牛”“熊”,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并未停步。
与其仍将眼光盯紧“救市”,不如冷静观察A股估值体系的改变。沪指六千多点高位时,A股市盈率(股价与每股盈利的比值)平均约七十倍,尽管有学者坚称国际普遍十几倍的市盈率不足以衡量A股估值,但“久晴必雨”,事实最终证明回落是必然。
分析人士预估,今年A股市盈率降至约十六倍时,产业资本将大举进军资本市场,市场将更看重市净率(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而非市盈率,或将促成一场真正的价值回归。以股改后限售股(大小非)为例,统计称,业绩亏损股及高市盈率的大小非成了抛售重点,而绩优股并未大量遭弃。还有专家认为,随着国企改革深入,中国将更需要股市。
有人说“股市利好在市外”,眼下,国际金融动荡持续,国内通胀压力未缓解,A股当然不能独善其身。股市回暖还需仰赖宏观经济的乐观前景,以及股市之外经济政策的理顺。
多数业内人士认同,A股的此番纵深大挫,是中国资本市场自身改革与宏观经济调整带来的“阵痛”。在未来的全流通时代,金融资产价格的衡量将更多地基于实物资产价格的衡量,这是否正是智者“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投资机会呢?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