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闸北区彭三小区的张阿姨一家,昨天迁出居住了25年的老式公房。
|
原地住新房,居民却不用花一分钱。记者从今天上午召开的加快市区旧区改造建议重点提案促办会上获悉,目前本市已启动试点拆除重建旧区改造新机制。像彭三小区这样的案例,目前全市共有3处。
煤卫合用成矛盾导火索
张阿姨一家搬进彭三小区,已整整25个年头。“一层楼10户人家,每天烧饭挤在一个公用厨房,厕所也是共用的,邻里之间感情‘交关好’。”这些在当初看来热闹的日常生活片断,后来却慢慢变成矛盾冲突的“导火索”。
张阿姨说:“煤卫合用导致各家空间有限;敞开式公共厕所让人没有隐私;缺乏淋浴设备,洗澡令人犯愁。”
后来,老邻居们陆续搬走,原先热闹的居民楼成了外来房客的集中出租地。“老公房几十年如一日就像个职工宿舍。”张阿姨说。
每家拥有独立的煤卫设备,大家不用挤在一起,成了居民最迫切的呼声。
资金问题拖累改造进度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旧房改造改建,报批手续复杂、改造后产权难办已成为两大症结。在改建中遇到环保、消防、绿化、人防等部门,甚至还会成为协调解决问题的‘拦路虎’。”民建市委在今年上海两会期间的提案中,对市区旧房改建改造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
除政策上不够灵活,旧房改造改建不得不面临的另一困境是,得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按照有关方面规定,旧住房成套改造费用从改造后新增房屋出售收入、改造范围内公有住房出售后的净归集资金中列支,不足费用,市、区政府各承担50%。综合整治项目,则采用市、区 (县)政府各承担30%,业主承担40%的办法筹集。
“虽然生活条件将得到改善,但对于居住在这些老式公房里本就经济不宽裕的居民来说,让他们自愿掏钱并不容易。”民建市委参政议政部负责人说。资金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成为 “拖累”工程进度的原因,区级财政往往不堪重负。提案建议,完善现有政策法规,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
旧区改造新机制启动
目前,资金紧缺已有了解决方法。根据彭三小区的拆除重建方案,新建楼房将在原先居民楼的基础上加高一层,每层维持10户居民不变,各家除拥有独立煤卫设备外,住房还将比原来扩大1—2平方米,每户居民的实际居住面积,将比原先大出11—12平方米。
房屋面积扩大了,资金从何而来?据工程指挥部负责人介绍,多建的一层楼房将由政府按廉租房回购,出租后的资金将用于补充旧房推倒重建的费用,不足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补贴。旧房重建,房子变大变好了,居民则不用掏一分钱。
在今天的会议上,市房地局透露,目前本市已启动试点拆除重建旧区改造新机制。除彭三小区外,杨浦区佳木斯路163弄和闵行是本市“原拆原建,部分增量住房作为廉租住房”的另外两处试点地,三个项目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此外,该局还将积极推广旧区改造事前征询制度,在浦东、杨浦试点经验上,公示改造方案和安置标准,让群众全程了解、全面参与旧区改造。
目前,本市已完成旧住房综合改造7500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市政府专项安排10亿元用于补贴各区旧住房综合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