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区采访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收获感动,都在被感动包围着。
采访现场,随处可见令人感动的场景。每一个采访对象,都向我们讲述他们被感动或他们让人感动的故事。
遭受大难的灾区人民,用他们的大爱感动和教育着子弟兵。
感动是一种精神,感动是一种力量,感动让13万救灾官兵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一 救灾官兵深深记住了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
5月28日下午,某装甲团举行了一个特别的追悼会。官兵们为战士张亮的父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而悲痛,同时为张亮母亲的深明大义而肃然起敬。
当丈夫的遗体被挖出来时,邻里乡亲劝张亮的母亲:“张亮所在的部队就在附近救灾,让孩子回来看他爸最后一眼吧!”
“家中事小,救灾事大。这个时候,不能让孩子分神,不能给部队添乱。”张亮的母亲强忍悲痛,给连队干部打电话叮嘱,“孩子和他爸感情很深,恐怕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他爸遇难的消息在救灾期间请暂时保密。让张亮全身心投入救灾,多救几个人,让他爸走得安心。”
为了让儿子少些牵挂,再大的悲痛自己忍受,再大的压力自己承担——这就是灾区的母亲,这就是灾区的父老乡亲!
与张亮一样,某机步旅战士赵正东也有一位深明大义的母亲。
赵正东一家四代同堂,住在广元市剑阁县。地震发生时,父亲孙大亮被掉下的砖头砸中头部,临终前嘱咐亲属不要告诉儿子。母亲赵芳与赵正东的姥姥和曾祖母商量:“正东去年才当兵,不能影响他工作,我们先把这个事瞒下来。”
5月27日,赵芳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得知他正在彭州抗震救灾,更坚定了隐瞒实情的决心,她告诉儿子:“家里一切都好,你爸在稻田里插秧,你安心在那边救灾,多为家乡的群众做点事情。”
又过了10多天,年迈的曾祖母伤势加重,担心再也见不到重孙子,整日茶饭不思。赵芳犹豫再三,终于答应老人先问问部队情况再说。她在电话中叮嘱儿子的教导员刘向阳:“如果部队任务重,就别告诉孩子这件事。”旅领导得知后,安排赵正东回家探亲,但他在家只住了3天,就被母亲催促着返回部队。
二 在这场地震灾难中,永久留在官兵记忆里的,不仅仅是那些惨烈的场景……还有那些坚强不屈与灾害抗争的人,那些失去亲人却擦干眼泪,毅然前来帮助和支援部队救灾的干部群众。
杜勇,38岁的北川县副县长,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灾难突然夺走了他年轻美丽的妻子,9岁的女儿在废墟下被埋两天后才被救出,住进医院。
女儿天天打电话催杜勇:“快把妈妈救回来。”杜勇知道,妻子救不回来了,但那些躺在路边呻吟的群众必须救治。
5月17日,伤员被一批批转运出来,指挥部命令,由沈阳军区医疗队120名医护人员迅速组建北川灾区第一所野战医院。医疗队远道而来,人地生疏,如何为野战医院选址并尽快展开救护?医院领导正在发愁时,刚刚护送转移70多名学生的杜勇来了,他很快选定擂鼓镇公路边一块安全平坦的空地,组织人员清理场地,并调来40顶帐篷。在杜勇的帮助下,野战医院迅速展开紧张有序的救治工作。
杜勇忙完野战医院的筹备工作,想返回县城再看一眼埋在废墟里的爱妻,但是,北川已经封城。妻子留给杜勇的唯一纪念,是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中那一张“全家福”。
大地震夺走了包括妻子、女儿在内的8位亲人,震后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组织民兵展开搜救。这位强者,是北川县漩坪乡党委书记张康奇。
地震发生后,漩坪乡电力中断、通讯中断、道路中断,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5月15日,漩坪乡政府办公楼被洪水吞噬,成都军区某部紧急驰援。张康奇配合部队连续奔波30多个小时,及时将5000多名群众从困境中转移出来。
一 位坚强与美丽集于一身的传奇女护士,我们不应忘记她。
她叫段忠英,只有23岁,是北川县人民医院的内科护士。她被埋在废墟下整整三天三夜,获救后本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当她看到解放军医护人员日夜忙碌救治伤员时,再也躺不住了。
段忠英翻身下床,从病人变成护士。在野战医院,她每天要给六七十人输液,工作十几个小时。记者去采访时,医院领导告诉我们,因为伤员逐渐减少,段忠英已经主动要求随进村入户小分队深入山村。
从废墟中爬起,擦干眼泪,转身就到废墟中救人。这样的故事,几乎发生在每一个救灾现场。
第 1 2页
三 灾区人民就是子弟兵的靠山。
6月5日,四川省军区某预备役高炮团官兵奉命来到都江堰市永固村,帮助村民拆除震后危房。这里四面环山,相对平坦的地方已经搭满了帐篷。全村唯一的一块空地,是村民李俊忠苦心经营6年的数百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为了不扰民,团长杨杰下令在一个斜坡上搭建营地。
“首长,搬到我那儿去吧。”李俊忠指了指自家那块菜地。“那怎么行,蔬菜长势正好,过两天就能卖个好价钱。”杨杰说到这里,突然接到紧急通知:立即赶往水磨方向疏通公路,下午再返回宿营。
望着官兵飞奔而去的身影,李俊忠转身就带人铲掉即将丰收的蔬菜,把官兵们的帐篷抬了过来。
“蔬菜割了可以再种,房子垮了可以再修,只要人还在,我们啥都不怕。”李俊忠朴实的话语道出了灾区人民的心声。面对地震带来的巨大财产损失,灾区群众展现了顾全大局、百折不回的高尚情怀。
5月13日晚,大雨滂沱,济南军区某师800多名官兵空运至成都双流机场。部队在彭州集结后,奉命赶往都江堰,由于车辆还在铁路运输途中,指挥部派人前往彭州市政府前的停车场征集车辆。
当时余震不断,许多居民就在车上避难,加之是前往灾情严重的都江堰,能不能找到足够的车辆,指挥员心里没底。没想到,仅仅十几分钟后,一支50多辆车组成的车队便浩浩荡荡开了过来。出租车、中巴车、客货两用车、公交车、私家小轿车……车队里什么车都有。一辆面包车挡风玻璃碎了,司机糊上块纸板,抠出个窟窿,也加入了运送队伍。
这样的场景,许多部队在赶赴灾区的途中都曾亲历过。这些志愿者司机为保障部队快速到位,24小时坚守在机场、车站,无论去哪里,随叫随走。他们有的失去了亲人,有的失去了家园,汽车是唯一剩下的财产,但他们自愿放弃跑运输挣钱,每天消耗大量油料,冒着种种危险为部队提供交通工具,无悔无怨。
在地震灾区,官兵时时处处收获着感动。
四 “我们就是来救人的,这种时候怎么能说放弃!”
“太危险了,战士们也是爹生娘养的,不能冒这个险。”
5月18日下午,在北川县信用联社救援的第二炮兵某工程技术总队官兵,与被困者家属发生了“争论”。
北川县信用联社8层高的办公大楼在地震中全部垮塌,60多名职员和群众被埋在废墟下,生死未卜。18日上午,传出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上涨,有溃堤危险的消息,总队官兵冒着危险仍在搜救。
这时,绵阳市农村信用联社副主任陈利雄带着几名被困职员的家属,找到总队政委高海华说:“北川就要封城,这里太危险,我们决定放弃搜救,赶紧让官兵撤离!”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一位将军一边指挥搜救一边发出这样的感叹。
5月15日,“铁军”奉命挺进映秀。然而,地震造成路毁桥断。他们正苦于没有向导时,村民黄勇等5名群众带着村委会开具的介绍信来到指挥部,说他们在映秀打工熟悉情况,可以为部队带路。
5月18日,海军陆战队某旅在天池乡搜救被困群众,由于地震造成地形地貌改变,官兵拿着地图一筹莫展。此时,一个姓杨的小伙子背着父亲路过,得知情况后,腿部受伤的杨大爷马上让儿子放下自己给部队带路。儿子一去就是10多个小时,帮助官兵搜救出50多名伤员,而杨大爷拄着树枝独自走了10多个小时才到达安全地带。
6月20日中午,又一次强烈余震袭击青川县房石镇开井村,许多危房垮塌,少数村民被砸伤。村长刘根生考虑到,在附近救灾的某摩步团官兵已连续奋战一个多月,体力和精力透支,该歇歇了。他实在不忍心惊扰部队,便没有像往常一样向官兵求援,而是组织全村“党员突击队”进入废墟搜救村民,排查险情,把受困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灾区人民总是把悲痛留给自己,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困难留给自己,把笑脸、平安、方便留给子弟兵。
在救灾部队采访,每个官兵都会向你讲起到灾区后,接过群众递上的第一碗热粥、第一杯开水的感受。
灾区人民太可爱了,太伟大了,太让人感动了。每个到过灾区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受。
磨难能使人变得成熟。经历血与火、生与死考验的灾区人民更懂得知恩感恩,更加热爱党,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热爱人民军队。在他们身上,救灾官兵看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汲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学人民、为人民、爱人民”,正成为救灾官兵的自觉行动,成为部队连续作战的力量源泉。
(本报成都6月26日电)
第 1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