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一位坚守“危城”42天的县工会干部自述
5·12大地震发生后,因道路和通信中断,始终没能与汶川工会联系上,直到6月23日深夜11时,几经周折,记者在成都总算“逮”住了汶川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正。
这位在“危城”坚守长达42天的工会干部告诉记者,他们是坐车绕道两天后才赶到成都的。进城时,他看见灯火辉煌的城市景观,第一感受就是:“没被强震破坏的地方真是太好了!”但他转而又说:“尽管身处极其恶劣的环境,但我们重建家园的精神不会垮!”
提起在大灾大难中坚守42天的经历,陈正感慨万分。
地震发生时,县工会30多名机关干部和职工家属全部从楼里跑到灰尘“遮天盖日”的平坝,我是最后一个跑出来的,当时,工会大楼5层墙体“轰”地一声垮了下来,天崩地裂。我们看见自己站立的坝子瞬间裂开,旁边的岷江因山体塌方被堵塞,一切通信也都中断了。为了确保人员安全,我们组织机关干部和家属从一条小路向姜维城山上的安全地带转移,并安排门卫王新民看守办公楼,以防财产丢失。
震后1小时,我疾步朝县委跑去领任务,县纪委书记要我担任刚刚成立的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医疗组组长的联络员。我马上赶到武装部,和其他人将6顶帐篷抬到了威州师范,建起了全县第一个临时帐篷医院,并开始接收和抢救伤员。
由于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阻断了汶川通往外界的道路,县城内滞留的游客和农民工多达1.8万人。从5月18日起,我负责这些被困人员的疏散转移。面对那么多渴望早日离开汶川这个“危险”之地的被困人员,我心急如焚。为减轻车站压力,我便把这些“散兵”组成一个个团体,每个团体都指定一人负责,以便进行有序调动和转移。25日,被困人员全部被安全转移出去了。期间,我的嗓子喊哑了3次,每晚12点才能休息,早上5点就要爬起来工作,这是我一生中工作最紧张的7个昼夜。在疏散被困人员的同时,我还惦记着自己的“本职”,交待县工会副主席唐小清在通信恢复后立即与各乡镇和企业工会取得联系,了解受灾企业职工伤亡和财产受损情况。经过10多天的艰苦努力,全县11个乡镇工会全部恢复正常,并在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会工作。
5月25日以后,我们的工作转入了对全县受灾企业职工的慰问帮扶阶段。冒着泥石流、滑坡频发的危险,我们来到了受灾最重的映秀和旋口地区看望慰问职工。慰问中我们了解到,地震使汶川全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1万多名职工失去了工作岗位。为此,我们联合县就业局、县团委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积极与外界联系,为他们开辟就业渠道,并输送了大批受灾职工和农民工到外地打工。
目前,县工会机关干部都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工作:吃住在帐篷里,借用已成危房的路边铺面一楼办公,一有余震就跑出来。但为了在大难面前挑起工会的责任,为了那些失去亲人和无家可归的受灾职工,我们必须坚持下去。只要精神不垮,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