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人民养育恩 绵阳民兵抗震救灾纪实

  不负人民养育恩 绵阳民兵抗震救灾纪实

  四川新闻网绵阳6月30日电 傅晓英 胡立 李江江 罗璇 记者 李京枝 5月12日14时28分,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袭击绵阳,震后不到10分钟,绵阳军分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首批464名应急民兵完成集结,挺进北川,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战斗。

  随后,1.2万绵阳民兵陆续奔赴重灾区北川、平武、安县、江油等地,展开生死大营救。先后从废墟中搜救出391人,后送伤员1500余人,协助转移受灾群众21万余人,装卸物资1.68万吨,抢修道路120公里,搭建帐篷1.38万顶,修建简易住所7千余间……他们用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回报着人民的养育之恩。

  灾情发生 绵阳应急民兵闻令而动

  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一场特大地震袭击绵阳。瞬间,山摇地动,房倾屋摆,天吼地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面临巨大威胁!

  灾难面前,绵阳军分区所有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没有丝毫迟疑,闻令而动,同人民群众紧紧站在一起。

  “收集各县市、区受灾情况,通知所有外出人员回到工作岗位,部队火速启动应急方案,立即向省军区报告情况。”灾情发生不到10分钟,绵阳军分区张学东司令员、徐文良政委准确判断情况,立即向作战值班室下达命令。

  受灾情况很快反馈到军分区。但是,唯独没有北川的消息。所有人急了:“北川一定受重灾了!”张司令员、徐政委急了,军分区全体官兵也是心急如焚。

  十万火急!军分区党委立即召开紧急作战会议,决定兵分两路:徐政委向省军区报告灾情,火速驱车前往市委汇报情况、请领任务,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前往北川查看灾情;张司令员立即组织涪城、游仙区两个城区人武部集结464名民兵应急分队队员,作为先遣队向北川挺进。

  当车至山峦叠障的北川擂鼓镇时,数块几十吨重的山石横亘在路中央,道路彻底中断!张司令员跳下指挥车,命令部队:“全体人员下车,带上工具跑步前进。”大震之后,余震不断,山体还在滑坡,山高路险,首批救援分队在凹凸不平的狭窄路上艰难前行。原本40分钟就能走完的路,现在却足足花了130分钟,直至晚上8时30分才到达北川县城。

  张司令员和救援分队的同志被眼前的惨象惊呆了,昔日美丽宁静的的北川县城变成了一片废墟,呼救声、哭喊声、呻吟声此起彼伏。“救人!不惜一切代价救人!”随着张司令员一声大吼,464名民兵第一时间投入到搜救战斗中。

  此刻,天已彻底黑下来,张司令员冒着余震袭来的飞石,借着手电筒的微弱亮光,率涪城区人武部袁海舰部长、游仙区人武部李红卫政委等指挥员,沿着70多度的陡坡,历时4个多小时,走遍县城,及时掌握了整个北川新老县城受灾的第一手情况,为第二天大部队进入北川展开生死营救,提供了宝贵的兵力部署建议。

  在北川人武部的废墟上,张司令员找到了左腿髌骨骨折、满身是血,却仍在组织人武部干部职工和民兵顽强自救的人武部政委钟良军和其他幸存的同志,并当即将钟良军送至绵阳救治。

  北川灾后的第一个夜晚,绵阳军分区的464名救援人员与北川人民在一起,他们第一时间的出现和抢救伤员,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对他们的深切关注,看到了生的希望,鼓足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军分区指挥所,灯火通明,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军分区机关按战时工作要求和标准开始高速运转,所有官兵、职工都在岗位上战斗。指挥组在罗健参谋长带领下,紧急动员民兵参战。政工组在肖云主任带领下,宣传鼓动工作全面展开。后勤组在杨继平部长带领下,紧急筹措救灾专用工具、帐篷、食品、药品,一场后勤保障战打响。

  徐文良政委再次动员:“灾情严重,各人武部要动员、动员,再动员,明早1500名增援民兵一个不少的准时赶赴北川。”这是命令,更是责任。绵阳军分区所有人员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救人、救更多的人成为大家共同的信念。

  持续动员 1.2万民兵投入抗震救灾

  “涪城、游仙、三台、盐亭、梓潼、科学城、安县、江油……分别动员民兵400人及车辆、工具等相关装备,立即到军分区集结,开赴北川重灾区。”12日下午16时10分,市委、政府和军分区联合发出第一道兵员动员令。

  灾情就是命令。全市300多个专武部长、1000余名民兵连长有的开着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徒步,从村社到街道,挨家挨户向民兵通报灾情,传达动员命令。一传十,十传百……还没来得及打理自家受损的家园、安抚自己的父母、妻儿的民兵,以大局为重,听从召唤。

  12日下午17时,涪城、游仙的第一批464名民兵应急分队队员到位,并于当晚参加了第一时间的北川救援战斗。

  13日凌晨5时10分,由军分区罗健参谋长带领的三台、盐亭、梓潼、江油、安县、科学城等6个人武部的1468名民兵,星夜赶到北川……

  14日凌晨5时15分,各县市区持续动员的2600名民兵又投入到抗震救灾战场。

  15日,16日,17日……在北川的废墟上到处都是佩戴着红袖标的绵阳民兵。在这1.2万民兵中,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个体工商户、民企老板……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绵阳民兵。

  在北川的曲山、漩坪、擂鼓等乡镇,在平武的平通、水观、南坝等乡镇,在安县的茶坪、高川、桑枣等乡镇,在江油的方水、西屏、大康、青莲、含增、武都等乡镇,到处都能看到民兵搜救幸存者、转移伤员、疏散群众的身影。民兵的臂章和标志,深深地印在了灾区群众的心里,北川税务局的一名女干部被民兵成功救出后,看到身穿迷彩服的民兵感激地说:“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感谢人民子弟兵。”

  再苦再累 难不倒英雄的绵阳民兵

  由于绵阳所属县市区都不同程度受灾,不少民兵家中亲人受伤、财产损失,但接到命令后,他们来不及多带一件衣服,来不及向亲人告别,有的给邻居留个口信,就随大部队出发了。

  在北川救灾现场,很多人一干就是几天几夜。熬红了眼睛,累垮了身体。

  在最初紧张的搜救中,民兵没有专业救援工具,只有俯下身子,用手刨,用肩扛,用木棍撬,竭尽全力在废墟里寻找着每一个有可能幸存的生命。很多同志手磨破了,脚被倒塌的房屋椽子上的钉子扎起了血泡,但他们仍然坚持;没有担架,他们就把废旧门板、店铺招牌或座椅做成简易担架,在70多度的陡坡上一趟又一趟地运送伤员,泥泞湿滑的道路,他们摔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坚定地前行。

  13日,天下起了雨,可民兵救人的脚步没有停,他们踩着泥泞,冒着大雨,紧急营救被困群众。衣服湿透了,拧拧再穿,手抬担架累得麻木了,揉揉又干。因为他们深知,自己动作快一点,就会给伤员多带去一份生的希望,就会为他们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雨夜北川,余震频发,漆黑而阴冷,但救援工作一刻也没有中断。搜救幸存者,转移伤员工作一直在紧张的进行着。

  在救灾一线,涪城区朝阳街道办事处专武部长刘独林双眼熬得血红,嗓子因组织民兵转移伤员喊得嘶哑;游仙经济实验区专武部长雷明脸上挂满了汗水,雨水,鞋上敷满了黄泥和杂草,迷彩服上沾满血污,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让他看上去憔悴不堪。

  南坝镇武装部长林昌武,震后得知南坝中心小学众多师生被埋后,立即组织民兵赶到现场,硬是从废墟中抢挖出30余名师生,转移受伤学生100余人。随后,他又赶到垮塌的南坝大桥,帮助转移群众1000多人。等他把从水观乡、石坎办事处转移出的受灾群众全部安置好时,已是第三天了。

  再苦再累,绵阳民兵义无反顾,再难再险,绵阳民兵在所不辞,苦累在生命面前不值一提。在北川、平武、安县、江油等灾区,这样可爱的民兵还有很多很多。三台县刘营镇专武部长赖培喜、古井镇武装部长赖君明,涪城民兵何继东、吕林,游仙民兵杨东、仙海风景区武装部长汪春红,平武古城镇武装部长杨明和、龙安镇武装部长郭中川……他们成为飘扬在灾区的一面面鲜艳的旗帜!感动着人民,感动着绵阳、感动着中国,感动着世界,灾区群众也牢牢地记住了他们的名字。

  服务人民 是应急民兵永恒的主题

  在抗震救灾的战场上,民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服务人民的宗旨。

  北川人武部职工、民兵应急分队排长郑植耀,地震带给他的不仅是额头上几块明显的疤痕,更痛的是失去父母亲、岳父母、妻儿6位至爱亲人。

  被埋2个小时后,他被同事们救出。来不及喘口气,他就瘸着腿,光着脚,投入到营救其他幸存者中。天黑了,他们4个人一组,把伤员往3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抬,平常只需20分钟的路,此刻走了一个多小时,碎石把他的脚扎得鲜血淋淋。

  第二天天亮,有人告诉他,在他家人被埋的地方叫了很多遍,但没有声音。在人前没有哭的郑植耀,一转身,眼泪哗哗往下流,却哭不出声来。擦干泪,他又带着10个民兵走了2个多小时,把伤员抬到永安镇救治。深夜,他一个人跑到人武部那块废墟上,喊着父母和妻儿的名字,一遍一遍,整整一个多小时。

  失去至爱亲人的郑植耀来不及悲伤,毅然选择了救更多的群众,以实际行动把服务人民写在了北川的废墟上。

  在北川陈家坝乡,40多岁的羌族专武部长吴正金谈起一段经历,泪水横溢。地震当时,作为乡武装部长兼副乡长的吴正金和所有乡党委的同事一样,被地震的慌乱冲散了,幸运的是他只受了轻伤。

  分散后,他的第一反应是组织民兵救群众。在场镇的废墟上绕了一圈,他对着慌乱的人们猛喊:“是民兵的跟我上!”立刻,以民兵身份聚集到他身边的就有10多人。于是,他在路边捡了一块广告用的废布料,一撕就是若干块,让每个民兵系在手腕上。第一支民兵突击队就在他的带领下,开始了从废墟里刨人、救人工作。从地震开始,他组织民兵先后救出了20多人……这样一救就是两天,他把自己身上的衣服都给了受伤群众,自己却只留下了个背心,难以御寒。他说,当晚冷得发抖的时候,是一位即将被送出的老大爷给他脱了件毛衣;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是一位大娘给他送上了两个苹果,他说:“我们和人民在一起,心中有底气,身上有力气。”

  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绵阳军分区共动用民兵12000多人,从北川、安县、平武等重灾区的废墟中救出800余人,转移群众16830余人,运送伤员2000余人,挖、运、埋尸体1410余具,装卸、转运救灾物资1300余吨,疏通、抢修道路120余公里。

  5月底,地震灾害过后,唐家山堰塞湖好似一盘烫水罩在了绵阳人民头上,或溃坝、或决堤……199万绵阳人再度受到洪水威胁。

  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绵阳军分区坚决执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命令,扎实抓好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群众转移疏散工作。10多天来,10000多名民兵在军分区及所属人武部的具体组织指挥下,配合地方深入到涪城、游仙、江油、北川、三台的近千个村庄,走村串户做好宣传,组织群众安全疏散转移,并分层次、分阶段搞好拉网式排查。目前,绵阳民兵已分布到全市270多个受灾群众安置点,进行治安执勤和维稳工作,心贴心地为受灾群众服务,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安抚工作。

  如今,在绵阳,在北川重灾区,灾区群众已与来自于人民的民兵预备役这支武装力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