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圆香港念书梦,毕芸竹子(右)和朱宇均曾放弃了内地大学本科录取,来港修读副学士课程。
人民网7月2日电到香港念大学是许多内地学子的梦想,他们认为,这里能提供丰富的课程和通往世界的广阔平台。但近年来港升学竞争加剧,入读港校的不少内地生,甚至属于高考状元级别,令稍逊一等的学生只能失之交臂。有一心南下的学生,宁愿放弃内地大学本科录取,入读香港副学士课程,以求获得升学衔接机会。不过,由于香港的大学学位有限和政府签证政策限制,内地副学士生毕业后往往未能如愿留港,大多数都往海外升学。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来自深圳的毕芸竹子,2006年参加内地高考,尽管考分较一本线高50分,但仍未获报读的浸大电影电视系录取。“当时内地兴起港校热潮,浸大招生人数又少,竞争非常激烈。”常随父母来港游玩的竹子自言,从小种下“香港情结”,向往来港深造。当时内地名校东北师范大学已向她发出录取通知,但与家人商量了半个多月后,竹子最终决定入读香港大学附属学院文学副学士课程,期待日后有机会升读本科课程。
副学士阶段利适应环境 来港第二年,竹子以“往届内地高考生”身份再度向浸大递交申请,经面试后成功入读电影电视系。她指,自己是当年唯一被录取的内地插班生,“高考分数是我被录取的最大优势,副学士课程亦帮我更快习惯浸大的环境”。
但并非所有人都像竹子般幸运。现就读于城大专上学院的Ricky,2006年在家乡河南参加高考,分数达二本线,并被一所大学录取。后来朋友介绍他来港修读副学士课程,虽然Ricky觉得一年4万多元的学费太贵,但父母认为南下会有更多机会,故动用全家积蓄资助儿子南下。由于副学士课程以商科和社会科学类为主,故有志成为工程师的Ricky最后入读了电子商务课程。今年毕业的Ricky,报读了城大和浸大的工程学本科课程,但由于背景不合,至今未获任何面试机会。
宁弃内地学额来港升读 Ricky的同学、来自福建的David和Ivan当年亦放弃了内地大学录取、来港升读副学士。他们指,学校当初到内地宣传时称,大部分毕业生可升读本科,但至今才发现非本地生在港升学的途径并不多。Ivan透露,班上内地生大都申请了资助大学学位课程,但几乎没人获得面试机会,反而一些GPA不高的本地生都能进入面试;而由各大学开设的自资衔接课程则选择太少,且认受性不强,少人选择;非本地生因为未被许可升读本地院校与海外大学合办的衔接课程,因此不能获发学生签证。David无奈地说:“现在只好赶紧申请澳洲的大学了!”他坦言,学生签证本月到期,故时间相当紧迫。
申请衔接资助学位不易 有知情人士称,现时内地副学士毕业生申请大学资助学位课程时往往会受“歧视”:“院校多会优先选择本地学生、外国学生或在外国念过中学的中国人,甚至连内地大学生申请转学过来的,都较在港读副学士的内地生着数。”
城大专上学院副院长(规划)蔡耀权回应指,内地副学士毕业生若要留港升学,只能申请入读政府资助学位课程或港校自资开办的衔接课程。由于前者学额较少,故要求较高。他指,港生英文较好,故易获更多机会。他还提到,由院校自资开办的衔接课程较少,多数是和海外院校合办、在港教学的课程,但当前不允许此类课程招收非本地生,因此希望政府能更改政策,以增加收录内地生。蔡说:“他们有自身优势,例如普通话水平较高、演讲能力出色、学习勤奋等,可以令港生接触到不同文化。”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