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安蓓、周英峰、彭勇)6月27日,纽约、伦敦两地原油期货收盘价均突破每桶140美元大关,并于6月30日分别创下盘中最高纪录。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已上涨40多美元。
高油价冲击波一轮接一轮,考验着中国,冲击着世界。
“疯狂”的国际油价 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国际油价每桶只有12美元。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此后国际油价如脱了手的氢气球,不断飙升。
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于2004年突破每桶40美元和50美元,2005年突破60美元和70美元,2007年突破80美元和90美元。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更是一路飙升,从年初“破百”,到近日突破每桶140美元,半年内涨幅超过40%,与去年同期相比则翻了一番。
目前我国原油价格和国际接轨,成品油价格则由政府管制。疯狂飙升的国际油价下,我国形成了成品油价格的“洼地”,一些有悖于市场供需稳定和能源高效利用的现象随之出现。汽车加油排长队,加油站限量供应甚至无油可加的“油荒”现象频频发生;国际油价越高,国内石油消费量增长越快,高耗油汽车热销等不合理消费现象大行其道。
受次贷危机影响,美联储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7次降息,美元持续贬值,直接导致以美元计价商品包括石油价格的上涨。
但西方一些舆论认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世界石油需求快速增长,是本轮油价上涨的动因。其中,“中国因素”也成为国际舆论指责的对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固然是导致此轮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但供需层面的因素,并不足以支持国际油价如此大幅上涨。
“现在石油已成为金融化的产品,金融因素正在将石油价格中的泡沫越炒越大。”陈凤英说。
由于全球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走弱,大量投资资金流向大宗商品。据统计,目前国际商品期货市场的投机资本多达2600亿美元,其中50%用于石油期货合约交易。而五年前,这一数量仅为130亿美元。
对国际油价的走势,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资机构近期相继做出预测,称油价将在今夏触及每桶150美元,甚至预言油价将在两年内上涨至每桶200美元。
但业内的判断并不统一。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说,随着美国夏季出行高峰结束,国际油价将在未来几个月有所下调,预计明年平均价格为每桶110美元。同时,受高油价刺激,国际原油供应将有所增加,油价将在随后几年回落到每桶100美元。
“从中长期看,国际油价应该会出现回落,但即使有所回落也难以调整到上一轮的底部,将会一直保持高位。”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说。
困扰中国经济 作为50%石油需求依靠进口满足的国家,我国承受着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的冲击。
“在价格机制未理顺的情况下,国际高油价最主要的一个冲击是造成国内成品油供应紧张和市场秩序失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说。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较低,国际高油价给炼油行业带来巨大压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由去年同期盈利352亿元转为净亏损443亿元。另有数据显示,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大型上市石油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分别同比减少28.6%和65.78%。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许昆林说,最近上调成品油价格前,国内炼油环节生产一吨油要亏3000元钱。
由于炼油亏损,国内部分炼油厂特别是地方炼油厂停产或半停产,成品油市场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加油难”现象蔓延全国,囤油倒卖、擅自加价、走私出口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随之伴生。今年前5个月,香港海关共侦破42宗由内地走私燃油至香港的个案;同期,深圳口岸出口成品油92.2万吨,同比增长38.4倍。
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从次日起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国内成品油供需紧张有所缓解。
进口支付增加和财政压力加大,是高油价对我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据海关数据计算,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导致的贸易逆差达593亿美元。而国家为保障国内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每年直接或间接给炼油企业、粮农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达数百亿元之多。
作为基础能源产品,国际油价上涨势必推动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PPI同比上涨8.2%,连续第三个月处于8%以上高位。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
“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推动农副产品、轻工产品价格上涨,最终会传导至消费品价格,影响物价总水平。”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说。
面对不断飙升的能源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压力,我国传统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正在经历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阵痛”。
东莞欧利达皮具公司总经理刘锦勉告诉记者,由于油价上涨,去年以来制鞋所需原料价格已上涨20%,利润严重缩水。在以制鞋业为传统优势产业的东莞市,每年都有数百家制鞋企业注销。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但对石油需求处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无疑会更大。
困局下的新出路 “对中国来说,高油价无疑是一把"双刃剑"。”齐建国说。
他指出,高油价短期内将加大“中国制造”的成本压力,并增加全社会通胀压力,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但积极应对的话,有利于抑制投资过热,推动节能减排,拉动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今年以来,国家采取取消出口退税、修订产业指导目录等一系列举措,推进结构调整。一些企业也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和转型。
深圳市嘉达高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发的氟碳装饰涂料中标了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外墙装饰。董事长熊永强说,这种涂料拥有16项专利技术,尽管高油价导致原料成本大幅上涨,但企业依然赢得了发展空间。
高油价使提高能效、节约资源再一次被推上前台。6月20日国内航空煤油价格上调后,深圳航空公司下半年成本将净增近5亿元。深航打算采取包括优化航路以缩短飞行时间、提高飞行高度以减少空气阻力等措施,降低油耗,节约成本。
高油价给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了机遇。“在油价持续上涨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有望成为全球发展最迅速的行业之一,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也孕育着更多的投资机会。”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顾杰近日说。
“在高油价时代,如何引导更合理地消费能源,是每一个国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说。
为唤醒全社会的节能意识,今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开展汽车节油活动,目标是实现公务用车油耗比去年降低20%;为引导民众节约使用石油衍生品——塑料购物袋,我国从6月1日起实施“限塑令”。
但能源消费方式的改变显然需要更强有力的经济杠杆来引导。当大排量高油耗的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因高油价在美国遭冷遇的同时,今年前5个月我国国产SUV销量却同比增长39.72%。
“低油价对引导合理消费能源无法产生实质作用,中国应加快建立更高效的能源价格体系和财税体系。”世界银行杜大伟说。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