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人民币开始在台湾十三家银行的多家分行正式接受双向兑换,上限为2万元人民币。台湾各家银行共准备了数亿元人民币,民众参与踊跃。台湾银行30日排出人民币对新台币买入一比四点三三八,卖出一比四点五五的汇价,全天就买入近200万元,卖出逾600万元人民币。中新社发黄少华 摄
中新网7月2日电美国《侨报》7月1日发表社论《人民币登台,两岸金融合作上路》说,今天,人民币登宝岛,显示台湾方面加快两岸资本市场与金融合作的开放步伐,令人对两岸严重滞后的金融合作与资本市场的开放抱有新的期待。
至于进程如何,端看马英九的视野和胸襟。
社论摘录如下:
印有毛泽东头像的人民币6月30日正式摆上台湾13家银行的1500余家分支机构的柜台上,台湾岛内居民只要带着身份证、观光客凭护照等身份证明文件,每人每次便可兑换最高2万元人民币。兑换首日受到民众热捧,机场柜台最为热门。
岛内媒体报道,为了不让首日开卖就漏气,惹得民众抱怨,各银行近一个月在国际市场大抢人民币,预估当天至少有5亿元人民币现钞,躺在各银行金库待命。而首日的市况表现显得比较顺当和平静,并未发生业界此前的“供不应求”担忧。
在两岸经贸往来的现实中,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每年数百万赴大陆的台商和观光客就催生了庞大的人民币需求市场,但印有毛泽东头像、具有政治象征性的大陆法定货币从2005年10月在金门和马祖实施自由兑换,再到今次登上台岛,路途并不遥远,走的时间却有些漫长,这其中的个中政治阻隔因素早已广为人知。
因人民币被预期具有升值潜力,台湾舆论担忧开放人民币兑换会引起民众囤积人民币。但两岸金融业界观察人士指出,金马地区早就开放了人民币兑换,但并未出现当地居民抢购人民币的现象。不过目前,台湾银行的人民币现钞主要由香港方面的银行提供,货源并不是很充裕,初期不能保证人民币供应量。
尽管两岸在货币兑换这一领域的交流一直比较敏感、进展缓慢,但是两岸舆论大多认为这次台湾开放人民币兑换是两岸在金融交流合作领域迈进的“一小步”,随着将来两岸经贸往来的增长,大陆倡导并推进的两岸金融合作将存在巨大空间,台湾过去数年在金融领域的阻滞意识也将随着台湾岛内政治气氛的改变而有所消解。
事实上,在两岸事务方面,经济问题当以经济手段解决之,无须设置复杂的“政治”路障。人民币在岛内自由兑换等只不过是经济层面上的一个个案而已,在全球化以及大陆经济崛起的态势中,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唯独受阻于同属中华血脉的台湾地区——因政治分歧而阻碍经济合作,这不能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马英九执政一个多月来,台湾当局在两岸交流与开放方面频频动作,本周一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本周五开启的周末包机,以及本月中旬的大陆居民赴台游等可谓为具体成果。但最新民调显示,马英九的声望已从刚上任时的66%,降至满月时的50%;台湾股市从5月中旬之后,一个月中狂跌了18.9%;食品与日常生活品价格飙涨,通胀警灯频闪。这显示台湾当局同样需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打破自我闭锁的藩篱。
事实上,抛开政治议题,台湾社会对台湾重振经济的愿景和信心,其最大支撑在于两岸间彻底和解以对大陆市场的全面开放——台湾官方今年1至4月的数据显示,台湾对大陆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额的三成多,对大陆的依存度甚高。
以人民币在台自由兑换为例,目前两岸间尚有不少关涉这一政策能否持续推行下去的金融合作议题尚未解决,如:岛内银行尚未获准开办人民币存款业务、两岸货币清算机制亦未建立,在此背景下的自由兑换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两岸关系的迅速改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契机:尤其是海协会与海基会的恢复商谈以及达成两项重要经济协议,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今天,人民币登宝岛,显示台湾方面加快两岸资本市场与金融合作的开放步伐,令人对两岸严重滞后的金融合作与资本市场的开放抱有新的期待。至于进程如何,端看马英九的视野和胸襟。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