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救助人员,乞讨妇女迅速溜走。 |
来源:兰州晚报
20年“资深乞丐”转战两地 被救助百余次(图)
记者 于永昭 实习生 白永 锋张琴
奥运火炬即将来兰,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大队和市救助管理站加大了对街头乞讨者的救助和管理力度。昨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乞讨者并不愿意接受救助,有一名叫吴生云的乞丐甚至被救助超过了100次。
尽可能使乞讨者接受救助
昨日上午10时,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大队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乘坐“救助劝导车”开始救助劝导。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尽可能使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对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者,他们会为其送水、送食品提供救助。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市接受救助的人员已达20000人。对符合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分别给予了食宿、医疗、通讯、护送、接回和联系集中供养等不同形式的救助服务。
乞讨妇女见到救助人员就跑
救助人员首先来到了小西湖天桥上。记者看到,两名乞讨者分别坐在天桥的南北两端,面前各摆着一个搪瓷碗,碗里放着一些零钱。工作人员上前劝导时了解,两人是夫妻,已经80多岁了,来自临夏,在小西湖附近租房住。工作人员问:“有没有车费,我们送你们回家吧?”但两人称自己有钱能回家,他们将马上离开不再乞讨。
在西站十字北侧人行道上,记者看到有3名乞讨者,其中两名妇女各背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孩。救助人员上前劝导,两名妇女听说要送她们到救助站时拔腿就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名妇女是救助站的“常客”,她们不愿意接受救助,将乞讨当作发家致富的手段。市公安局流动人口管理大队队长决定对两人采取“强制救助”,随后兵分两路“包抄”。远远看见救助人员后,两名妇女便迅速逃跑。为了避免发生意外,救助人员放弃了“堵截”。
据介绍,兰州市的乞讨者大多来自周边一些县市,以岷县、定西居多。有些是为生活所迫而乞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纯粹是为了“赚钱”而乞讨。他们不愿意接受救助的原因是:乞讨时每天都有一定的“收入”,习惯了流浪乞讨的自由生活。此外,救助站的救助为应急性临时救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职业乞丐被救助超过100次
在采访中,救助人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家住定西吉元乡的老汉,名叫吴生云,今年70多岁,家境并不是很困难,有3个子女。20年前,吴老汉就在兰州街头乞讨,经常被救助站收容并遣送回定西老家,但每次过不了多久他又回到兰州继续乞讨,救助人员都对他很熟悉。1998年后,吴云生很长时间不见了踪影,救助人员还以为他放弃乞讨回了老家。
大约5年前的一天,西宁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护送着一名蓬头垢面的老汉来到了兰州市救助管理站。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这位老汉竟然就是“消失”的乞丐吴生云。原来,他离开兰州后转移到了西宁继续乞讨,成了一名职业乞丐。“就在半月前,吴老汉再次被西宁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护送到了兰州。按照规定,我们只好再次将其遣送回了老家。”救助人员说:“20多年间,我们护送他回家超过100次了,有时候甚至一个月就要护送3次。”
吴老汉对救助已经习以为常。“他每次到救助站,我们都会给他提供吃喝,然后将他护送回定西老家。或许他觉得这种乞讨———护送回家———乞讨的生活方式很自在吧。”一名工作人员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