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英国石油公司首席执行长托尼·海沃德在马德里出席第19届世界石油大会时重申,高油价并非投机炒作的产物,而是由能源消费发生显著变化所致。海沃德认为,近年来亚洲及美国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才是高油价的幕后推手。
海沃德这一表态代表了一部分人士的观点,他们认为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对于石油的强劲需求推高了油价。而一些西方人士甚至将油价高企的责任推在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能源之上。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推断,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记者表示:“中国能源需求很大这句话本身没有错,这只是陈述了一个事实,但是那些讲出这个客观事实的人的动机是值得商榷的。”
据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我国原油消费量约为9180万吨,同比增长8%;同期,我国生产原油4684.97万吨,同比增长2.2%。也就是说,中国一半的原油需通过进口来解决。
林伯强向记者表示:“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对能源的需求是刚性的,但是其他国家不能因此来责怪中国经济高增长。”
美国在1970年已经步入后工业化时代,但当时它日耗油量高达1471万桶。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是工业化推进速度最快的时期,因此,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呈不断加速状。林伯强认为:“中国只是在发展阶段没有遇上个好时机。但是不能因为发达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就阻断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表示:“中国石油需求旺盛对世界石油需求与价格有一定影响,但这被国际舆论放大了,更被对冲基金等炒作。当前超过140美元/桶的超高油价,绝对不是中国700余万桶/天的需求所能抬起来的,何况我们石油消费的一半是国内生产的。”
其实,从人均的角度来说,中国的能耗并不高。中国人均耗油在300公斤左右,而世界的平均水平在600公斤,美国人均最高达到3吨。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用油国,每天的耗油量相当于其他前五大耗油国的总和。美国的日耗油量差不多是中国的3倍,是日本的4倍,是印度的7.5倍。美国每天耗油量占全球总量的1/4。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67%。
陈凤英表示:“我做过一个统计,能耗与GDP相比,中国的数值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所以不能说中国的需求是推高油价的主因。”
需求的增长其实也是相对的,林伯强说:“能源供应的稀缺性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当石油很多时,它并不以价格形式来表现。在供给进入最后阶段时,价格问题才会日益突出。一方面,石油国家已经靠出售石油资源攒够了钱。另一方面,由于油价不断攀升,石油国家开始惜售。供给不增长就更凸显了需求。”
林伯强认为,中国能源需求虽然庞大,但是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中,发达国家需要正确面对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此外,发达国家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也需要做好自身消费能源的节能。(张竞怡)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