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日电(记者王霞光)今天下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在京举行首发式。此书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成果。
书中正文包括三部分,一是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华南7个地区课题组,各自完成的本地区中小学武术教育调研报告;二是理论组研究成果《当代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在上述成果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提炼出的总报告《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武术研究院院长王筱麟在首发式上说,2005年3月,为落实中宣部、教育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关于“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发挥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作用的要求,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邀集全国百余位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校武术教育调查研究。力求通过调查研究,为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这项调查结果显示:作为国粹的中华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很不乐观。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学生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受其影响,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模糊,有42.6%和25.4%的学生认为跆拳道和拳击等同于武术;学生的习武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34.5%的学生不了解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75.0%的学生认为武术课能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武术课主要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所占比例达到67.2%,武术专业教师只占23.5%。还发现,在已开课学校中,教学内容以套路为主;学生对体育老师所教武术内容的喜欢程度稍高于不喜欢程度;学生感兴趣的武术项目依次为武术套路、武术格斗和武术功法运动。
针对目前中小学武术教育中存在着对武术运动的内容、文化特色和功能价值认识模糊,忽视武术的文化内涵以及受竞技武术模式的束缚等方面的问题,研究认为:要革新旧有武术教学观念,突破旧有武术教学模式,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加强武术教师队伍建设。
研究人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新时期的武术教学内容应遵循传统与创新、简易性与系统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健身与技击、尚武精神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原则。还提出把教学内容的层次分为趣味武术、技能武术和文化武术,以及以武术段位制的段级标准规范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以武术段位制的晋级、晋段引导青少年逐步进入武术锻炼行列,通过循序渐进的武术学习和锻炼增进身心健康、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张天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国荣、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处处长卢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青少年处处长丁鹏,高等教育出版社书记刘燕、副总编辑龙杰等出席了首发式。 (来源:人民网-体育频道)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