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首次发现5000年前鸟纹彩陶
本报讯(记者 赵争耀)7月2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省文物工作者在甘泉县境内首次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绘有变形鸟纹的彩陶,这一发现丰富了陕北地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绘纹样种类,意义重大。
|
据介绍,位于甘泉县桥镇的一处面积约6万平方米的仰韶文化遗址,考古人员在一处2.2米深的盗洞内,发现了大量的陶器残片和陶环。考古人员发现,在一件长24厘米、宽10厘米,复原后直径大约30厘米的磨光红陶的钵口处,用黑色彩绘画有一只长16厘米、高9厘米的鸟纹,鸟头呈三角状,喙大而尖,整体姿势成低头俯视地面,双翅收拢,爪前伸做凌空欲落状,双翅及尾羽细长飘逸。
另外,在甘泉县下寺湾镇蛇河沟村北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上,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一件绘有鸟纹的彩陶盆残片。鸟纹绘于陶盆外腹部近口沿处,陶片残长7.5厘米,最宽处4厘米,用黑彩绘有一只残长4厘米,宽2厘米呈正在飞翔状的鸟纹。所绘鸟头呈圆形状,鸟身斜下垂,双翼成平伸飞翔态,写实性较强。截至目前,在甘泉洛河川三个乡镇均有鸟纹陶片发现,这就证明在洛河流域,当时鸟纹较为流行。
考古专家分析,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遗址在延安境内分布极为稠密,一些彩陶中多以变形的花卉勾叶、圆点、弧线三角、宽、细带状彩绘为常见,而鸟纹为首次发现,图案十分生动活泼。不过,在洛河流域同时发现彩陶器物上饰有鸟纹纹样,是受区域外文化因素还是洛河流域自身文化产物,还有待进一步的发现、研究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