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绵竹7月3日电(记者舒适 张先国)“钟山苑”“虎丘苑”“拙政苑”,这样的地名让人恍然置身江南,事实上是四川省绵竹市板房安置点的名称。
随着安置重建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地震灾区最近涌现出大量新地名,或有军地共建的痕迹,或有对口支援的烙印,或直接体现抗震救灾精神。
重灾区绵竹市由江苏省对口支援,坐落在市体育馆旁的两个板房小区分别叫“京口小区”和“金山小区”,京口和金山分别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两个地名。
7月1日,7079名剑南镇居民开始从帐篷安置点搬了过来,在未来的几年里,这里将是他们共同的家。居民徐国说:“江苏援建的板房又快又好,非常感谢他们。”
板房安置点的新地名是江苏、四川两省人民友谊的见证,南京承建的名叫“钟山苑”,苏州承建的称为“虎丘苑”,扬州承建的叫做“广陵坊”。板房小区内的道路也分别命名为“博爱路”“和平路”“川江路”“同心路”……
空降兵某团为金花镇建设的两个帐篷安置点居住着2000多名受灾群众,小区里食堂、医务室、警务室等一应俱全,小区门口分别挂着“同心小区”和“爱民小区”的条幅。团政委朱建军说,取这两个名字是为了表现军民鱼水情。
在什邡市八角镇北京军区某部和济南军区某部共同的营地,当地群众为了联络方便,新竖起了一个“北济村”的木牌。由曾在上甘岭战役中立下功勋的空降兵某部搭建的板房学校,也被当地政府命名为“上甘岭学校”。
按照政府规划,受灾群众在帐篷临时安置后将转入板房过渡三年,直到永久性住房建起。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