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首航团员入住南航明珠酒店。吴伟洪摄 |
总有一天,去台湾能“自由行”
本报讯(记者/赵佳月郭小戈)昨晚9时许,广之旅和广东中旅首航团进驻机场,团友们一路唱着《阿里山的姑娘》。这些来自各地的团友,在短短半小时的路途中憧憬着今日一早的行程。
十天算是一次深度游
就读于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陈婷婷是拜托同学报名参团的。“台湾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保存相对完好,文化风俗是我此行会特别留心的地方。
|
“十天,应该算是台湾的一次深度游了”,在香港读书一年,陈婷婷最期待的自然是“有一天去台湾能如同去港澳一样‘自由行’”,此言一出得到众多团友的共鸣,“对啊,总有一天会的!”不少团友都对此充满信心。“哪里都想去啊,台北、台中,小吃、风景……不过总得有点文化气息,台湾最吸引人的还是电影和民谣,不要太声色犬马哦!”
去台湾难于去南美的突破
出发前几日没有睡好的甘健明女士早在半年前便已经向广东中旅报名“挂号”了,“前两天每天晚上睡觉前都在想要穿什么衣服,要带些什么,好像第一次出门旅行一样。”事实上,甘女士每年都有出行习惯。
与甘女士相比,60岁的陈铭勋夫妇觉得很幸运:“我们两个月前报名的,并未抱太大希望,那么多人报名啊!”这一对夫妇曾三入拉萨,“我们就南美洲和台湾没去过咯!”陈老伯满头白发,但言语中充满自豪,“这次以后没去过的地方又将少一个。”
虽然一水之隔,“但由于条件限制,去台湾竟然会跟去南美洲一样艰难,甚至更难,现在这种难度终于有了突破。”
朋友托我多照点好照片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在前往机场的大巴上,龚先生带头唱起了台湾民歌。2003年,他曾经到台湾探亲,那次旅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要到泰国中转,再到台北,原本只有2个小时的飞机,却花了一天的时间。台北的风景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所以这次报首发团到台湾,一是为了见证重要的时刻,二是为了陪夫人梁女士到台湾看望亲戚。
“我的表姐在台北,表妹在台中,他们是2000年后入嫁台湾的。”在临行前的夜色中,梁女士已经与台湾的姐妹通过电话,“能见面最好,不能见面也觉得心理上近了。”尽管之前两岸通话不是难事,“但现在有机会直接到台湾,还是要争取能见面团聚”。
除了与亲人团聚,梁女士夫妇还准备了3台相机和1台录像机,趁着10天的观光,好好欣赏台湾大美景。“很多朋友都托我多照点好照片回去”。
记者亲历
办证,太难!赴台,幸运!
一言以蔽之,赴台办证,不亚于蜀道之难,然而,虽千回百折仍人心不悔。
夺得首航机会的团员多是有心人,有人亮出五年前的入台证,专门对比前后的不同,表示自己始终在关注两岸关系进程的民间第一线,两次获得入台证均经历不少波折,“但这值得收藏”。
记者也打了一场入台办证的消耗战,把单位内的行政部门挨个地烦了一遍,去公安厅送户口卡复印件,回到办公室喘息未定,又要求一小时内送到原件,送了户口卡原件,当天半夜又来电要求再跑到公安厅送身份证原件,最后是照片条形码……
入台证的办理,算是比较简单,但同样是周末两天时间必须办完所有需要盖公章的证明材料,劳驾社长周日一大早回办公室专门签字,先是传真,而后又要快递原件,如果迟到半天,那么入台证办不办得下来,不打包票不负责任。整整一个星期,坐卧不定,谁敢担负丢掉这一次去台湾宝贵机会的责任啊!大的幸运必须付出等量的代价,上帝真是很公平!王雨吟
台湾记者专程来广州乘坐首航飞机
“期望大陆游客多与台湾民众交流”
本报讯 为了见证首次直航的重要时刻,台湾《联合报》记者陈东旭专程来到广州乘坐首航飞机进行现场采访。
陈东旭昨日告诉本报记者,这次大陆居民首次乘包机,直接踏上宝岛台湾的土地,通过旅游观光的方式,近距离接触台湾人民,直观感受台湾风土人情。这是其他交流方式无法比拟的,对两岸的老百姓来说,意义重大。
说起此次的直航包机,陈东旭显得十分激动与高兴,他在《联合报》负责大陆新闻采写将近6年,认为两岸这样的交流,对促进两岸的融合、发展十分有利。他建议,虽然这次旅游观光都是团进团出,并不能自由活动。但希望大陆的游客能多抓住一些空档,与台湾老百姓进行交流。例如,在各个景点、下榻的酒店遇到台湾游客或者服务员时,相互之间可以多交谈。“这样能获得更多切身体会,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郭小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