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7月3日电(记者魏运亨)谭振山,辽宁省一个普普通通的83岁老农,如今名声大振。键入其名,谷歌(Google)上能搜索到的网页有3600多个。
这一切,都源于“谭振山民间故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且是迄今为止唯一以个人名义申报成功的项目。
谭振山住在新民市罗家房乡。“我是1925年农历11月初十生人,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巧的是有几个长辈亲友爱讲故事,口传心记,我也会讲了。”谭振山一个简短的开场白,把他这个“故事大王”与民间文化渊源说得清清楚楚。从左邻右舍那里,谭振山听过各类有趣的故事,聚沙成塔,后来他自己也能讲上1000多个民间故事了。“这也不用特殊学,喜好这个就能记住。有些故事,别人讲的不圆道、不生动,我还能重新编一编、改一改。”谭振山说得很轻松。
谭振山给别人讲故事有70多个年头了,大多是农闲时为乡亲们讲讲。1992年7月,他作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中国民间故事家,应邀赴日本参加“世界民间艺术博览会”,并先后3次登台讲了《老龟报恩》《洞房认义女》和《三忍救妻女》等故事。
日本国学院教授野村纯一评价说,中国的民间故事好,宣传的是道德仁义,讲的多是真善美。中国学者江帆认为,谭振山的民间故事贵在口传心记、原汁原味,而且一个人能讲千余个故事,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
谭振山身高1.82米,身板硬朗。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不大常讲故事了,但1000多个民间故事给他一些时间大多还能“拣”起来。应记者之请,老人当场讲了一个15分钟的《李玉凤怒斥薄情郎》,情节完整、人物丰满、语音洪亮、抑扬顿挫,显示出老人深厚的功底。
谭振山没想到他的口头文学还能被列入“国宝”。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教授披露,“谭振山民间故事”无争议入选,一是有较大影响力,二是面临濒危。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谭振山现在担心的是,他的民间故事很有可能失传。
他说,如今各种娱乐形式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听故事的兴趣已经下降。特别是现在人们追求经济效益,讲故事没人给钱,所以也就自消自灭了。
谭振山从来没收过徒弟,儿孙辈中只有四儿子谭文海和孙女谭丽敏还爱讲故事。但他们能不能传承自己的民间故事,谭振山心里没底。
谭振山说,自己一辈子就是农民,从没想过靠讲故事赚钱。他唯一希望的就是,既然自己的故事成为遗产,那就赶快想办法让它们流传下去。毕竟他的年龄不饶人,过了这个村可能就没这个店了!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