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动因 食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宁夏银川市将“放心豆腐工程”从生产加工延伸到流通环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决定给豆腐“穿衣”,即对豆腐统一包装,并禁止裸装豆制品在市场销售。
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人员解释说,给豆腐“穿衣”,就是为了从源头上保障广大市民能吃到安全放心的豆制品。
然而,就是这么利于民生的作法却难以顺利执行。这究竟是为什么?
7月2日中午,骄阳似火。
记者走进位于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唐徕市场,在这里记者选择了一边卖裸装豆腐,一边卖盒装豆腐的中间地带驻足观察。结果发现,在半个小时内,几乎有一半的居民选择了包装豆腐,另一半则选择了裸装豆腐。
家住唐徕小区的张大妈几乎每天都要到菜市场买块豆腐。她告诉记者,菜市场买的裸装豆腐1斤2.2元,与480克2.2元盒装豆腐相比,不仅便宜几毛钱,而且这种裸装豆腐看着新鲜,现吃现买,也不容易坏。
7月3日,记者来到一个早市发现,这里的摊主大多是案头上摆着几盒包装豆腐,案头下面却藏着裸装豆腐。
记者询问价格,裸装豆腐每公斤售价为4元,而300克的盒装豆腐就卖2元一盒。一位摊主告诉记者:“我一开始也是按规定卖盒装豆腐。后来发现,盒装豆腐根本卖不动。”
10多分钟内,有4位市民购买这个摊主的裸装豆腐,而另一家摊主整整齐齐摆放的盒装豆腐却无人问津。
记者问一位手持裸装豆腐的妇女为何不买盒装豆腐,她说,不带盒的豆腐便宜,想要多少就能称多少。
接过话茬,几个逛早市的市民对记者说,如果盒装豆腐和裸装豆腐的售价相差无几,我肯定会买安全卫生的盒装豆腐。但是,现在两者价差这么大,我们当然首选裸装豆腐了。
豆腐“穿衣”虽然是项利好的“民心工程”,但如果仅仅是穿了件外衣,价格就多了几成,这就超出了许多市民的心理价位,也就难怪许多消费者不买“穿衣”豆腐的账了。采访中,一些市民如实说。
银川一家豆制品公司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给豆制品“穿衣”有利于提高豆制品的质量安全标准。由于市场监管不力,绝大多数小作坊依然不执行“穿衣”规定,一些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也不按规定“穿衣”。在“穿衣”和“不穿衣”的无序竞争中,“穿衣”企业会因为成本增加而削弱竞争力,而那些“不穿衣”和应付“穿衣”的经营者却从中得到了实惠。
本报银川7月3日电
点评 给豆腐穿“衣服”的确是好事,但执行起来为何不顺利?主要是豆腐增加了“服装费”,而这笔费用又转嫁到消费者的头上。消费者不买这个“账”,不穿衣服的豆腐就有了市场。
记者在采访工商执法部门时,执法人员说,他们在对经营裸装豆腐者采取批评教育甚至罚款的方式处理同时,还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相信随着市民的食品安全质量和卫生意识的提高,“穿衣”豆腐最终能够取代裸装豆腐。
而记者想到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制定一个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规定,如果不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利益,执行起来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