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7月4日电题:巾帼风范——记成都军区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王君
孙茂庆、申进科
2008年6月10日,成都军区某陆航团失事直升机残骸被民兵预备役人员找到。
提供目标位置信息的,就是成都军区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王君。
心系大局 作为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王君,一直担负抗震救灾空运空投中的技术保障任务。
那些天,各型救援飞机近200架,集结在成都市半径60公里范围内的7个机场,飞行密度是平时的25倍,信息流量是平时的34倍。她和战友们日夜坚守在机房,确保指挥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月31日,正在机房值班的王君得知直升机失事的消息后,日夜进行着深入的思考。
“双流航管雷达能不能捕捉到直升机?”“在我们的指挥信息系统中有没有留下失事直升机的痕迹呢?”这些念头,在王君脑海中不停地闪现、不断地过滤……
科学推测 “思路决定出路,是"多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打开了我的思路!”王君说。
6月3日晚上,当全天的保障飞行任务完成后,王君坐在指挥信息系统的席位前,调出了5月31日的航迹图。
随后的几个晚上,王君利用指挥信息系统的重演功能,在指挥信息系统的席位上反复推演失事直升机在5月31日14时50分以后的航迹。
刚开始时,她看到的航迹点散乱,当把这些点连成线后,几条航迹出现在眼前:映秀至凤凰山机场有一条连续清晰的航迹;沿着岷江河流,白云庵至映秀有一段连续清晰的航迹;在映秀旁至映秀西北方向,有一小段连续的航迹。
王君坚定信心,反复演算、反复推测,全面分析目标点的高度显示,很快得出一个结论:其中一个航迹可能就是失事直升机留下的。
敢于负责 王君回忆说:6月8日下午,她鼓起勇气向成都军区空军值班首长、副司令员朱心文报告:“在我们指挥信息系统中,可以看到5月31日失事直升机的一些航迹!”
王君坦诚地说,为什么说是“鼓起勇气”呢?因为我在汇报前,也曾担心过:如果自己搞错了,会是什么后果?会给搜寻工作带来什么样的被动?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良影响?
最终,她还是放弃了这些担心。她说:“军人,要勇于对祖国和人民负责!”
朱心文认真听完王君的汇报后,立即让她调出航迹图,随后又与领航部门一道到航迹显示更清楚的航管中心查看确认。经过反复分析,有着丰富飞行指挥经验的朱心文判断:映秀旁至映秀西北方向的航迹,就是失事直升机留下的。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朱心文又迅速召集航管、通信、雷达及领航部门的相关人员,对这条航迹进行反复推算。结合机组失事前的空中通话录音、时间节点和雷达信息,大家一致认为,这条航迹就是失事直升机留下的,最后一个航迹点就是失事点。
当天18时30分,朱心文果断向成都军区抗震救灾联合指挥部作了汇报。
功不可没 20时30分,总参谋长助理杨志琦带领相关人员赶到成空指挥中心,和空军、成空有关领导一起,在三维地图上反复推敲、计算、模拟这条航迹,最终肯定了朱心文汇报的情况。
之后,参加搜寻的广大军民一齐把目光投向了汶川县映秀镇西北方向7.5公里处的高山密林中。
6月10日,根据王君提供的目标位置信息,四川省军区的民兵预备役人员顺利找到了失事直升机。
“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信任的力量、科学的力量!”王君说。
6月11日下午,总参谋部领导专程前往成空机关,会见王君和有关人员并颁发10万元奖金,王君和战友们当场将这笔奖金全部捐献给灾区。
(责任编辑:黄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