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4日电(记者王茜、顾瑞珍、韩洁)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政协常委们围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建言。他们表示,扭转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其中一个关建因素就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让教育给未来“加薪” 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收入水平的高低。一些政协常委认为,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加强职业培训、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是重中之重。
全国政协常委李庆云说,应大幅增加财政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出。他说:“对学生的补助要落实到每一个低收入家庭,使每个孩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消灭贫困的根本出路所在。”
还有常委在大会发言中表示,要促进劳动力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困难群体和低收入居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使其掌握较为熟练的劳动技能和丰富的劳动知识。通过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来增加对教育的需求,使教育成为改变更多人命运的手段。
要从“行业公平”着手 中国劳动学会去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6年,全国在岗职工工资连续4年两位数增长,但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尽合理。2000年,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63倍,2005年增加到4.88倍。
在此间举行的政协常委会上,全国政协常委蒋以任说,垄断行业工资水平明显高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这需要加以改变。
分享经济发展“红利” 李庆云说:“应大幅增加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投入,建立全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全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实现社会保障公平的关键一步。要加大对廉租房的资金投入,保证廉租房在住房供给中占到相当比例。”
全国政协常委张维庆提出,应全面保障农民工权益。以农民工为切入点,将相对稳定的农民工纳入流入地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符合农民工特点的低租金房,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保证农民工管理服务经费。
蒋以任建议,应强化劳动要素在参与分配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责任编辑:梅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