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顾瑞珍、韩洁)今年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凸显了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煤、电、油、运等生命线的脆弱。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常委会上,常委们对我国灾害应急能力建设给予了极大关注,呼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灾害防范和公共危机应对能力。
· · ·· · · ·
· · 奥运安保反恐新装备亮相山东
·
“从近几年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的实践中,应该看到应急管理制度上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全国政协常委邱衍汉说,主要体现在“六个不适应”上:现行的指挥机制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快速性、有效性要求不相适应。现行情报的掌握、交流、分析评估制度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不相适应。预案的修订、演练制度与处置突发事件的复杂性、多变性要求不相适应。应急战略物资的储备配置与突发事件发生后需求的多样性、地域性要求不相适应。现行应急救援队伍、装备与处置突发事件的专业性、特殊性不相适应。对公众应对突发事件基本常识的教育与公众在突发事件面前的自我防护、相互救助能力不相适应。
据了解,我国颁布实施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还相继制订或修订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40多部、行政法规40多件、部门规章60多件,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不断健全。目前,所有的省区市、92%的县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所有省份和96%的市、81%的县成立或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全国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联动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邱衍汉提出,我们必须从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入手,提高应急管理的运转能力,把应急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全国政协常委王显政建议:要完善体制体系,包括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机制,健全法制。要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要建立国家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强化保障基础,做到有备无患。提高运输保障能力,特别是应对巨灾的大区域整体运输协调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要依托消防部队和大型企业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同时,要重视社会自救力量建设,逐步形成多元、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