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施“就业托底” 上半年16万人受益于各种就业援助
家住虹口区欧阳街道的俞先生日前领到了480元的就业补贴。他高兴地说:“前几年,为负担孩子的学费,家里一直省吃俭用;现在年纪大了,工作难找,有了这笔补贴之后,日子过得不再紧巴巴了。
|
俞先生是这次大龄协保人员就业补贴年限放宽的直接受益者之一。从今年6月1日起,本市享受就业补贴的年限从距离法定退休年龄2年放宽到5年,对于大龄协保人员而言,这意味着不仅仅多了一笔收入。家住长宁区周家桥街道的黄家援告诉记者:“有了补贴,就有了基础保障;万一发生重大变故,至少有一些积蓄和补助,心里比较踏实。”像这样的受益人群还有很多。据了解,这次政策调整后,目前全市尚余的23.4万协保人员中有13万人可按规定享受就业补贴,比调整前增加了8万人。
困难人员的就业难题一直是市委、市政府关心的重点,这不仅关乎百姓日常生活,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今年上半年,本市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实施“就业托底”,主要从两个渠道为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一是积极拓宽困难人员的安置渠道;二是对有一定就业能力的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他们到市场上灵活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本市已有超过16万人受益于各种就业援助。
上门走访锁定目标,拓宽困难人群安置渠道。今年上半年,本市劳动保障部门倾注全力,通过全市5000多名就业援助员上门走访,集中排摸出“零就业家庭”。又针对他们千差万别的状况,采取“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就业援助模式,确保一个月内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对于家庭困难、就业困难的“双困人员”,相关部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等服务,像五角场镇的“家长学校”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把家长请进课堂,还率先在社区设立见习岗位,首批近百名学员已全部告别“失业”状态。
变被动救济为积极扶持,鼓励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今年以来,本市针对有一定就业能力的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被动的失业补助,转变为积极的就业补贴和社会保险费补贴,并扩大覆盖面。如大龄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补贴的年龄范围,从距法定退休年龄2年放宽到3年,即从“4858”放宽到“4757”;针对45岁-49岁男性就业困难人群较多的状况,6月起,本市又将鼓励这一人群灵活就业的社保费补贴年限从年满50周岁放宽到45周岁;考虑到近年来物价上涨等因素,今年本市还上调了万人就业项目从业人员收入标准,每人每月增加100元,保障了困难人群的生活水平。
此外,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特殊人群,为了帮助其实现非农就业,改善郊区岗位分布与劳动力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市劳动保障部门采用就业补贴的办法,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跨区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5月底,全市已有3万多名郊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享受了跨区就业补贴。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蕾 李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