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时代报》报道,美国政府最新解密的历史文件显示,40年前澳大利亚曾极力想研制本国的核武器。当时,正值美国要积极推动签署《核不扩散条约》,澳大利亚军界、政界和科研界在研制核武器问题上也存在分歧,最终这一计划无果而终。
冷战时期,美国与澳大利亚互为盟友,美国将澳大利亚置于其核保护伞之下。当时的澳大利亚政府执政的是保守派联盟,他们的当选也主要得益于明确表示要与美国长期结盟。这种大环境下,时任美国国务卿迪恩-拉斯科1968年4月6日访问堪培拉时,期望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高顿会对美澳之间的同盟关系给予高评价。但是,他却大失所望。高顿总理直言不讳的对拉斯科说,他不相信美国人会信守承诺,如果核袭击发生美国人也靠不住,澳大利亚希望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拉斯科被完全激怒了,他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毫不留情的对高顿提出了批评,称他想做"戴高乐第二"。
拉斯科还没有抵达堪培拉时,两国的媒体预测,他与高顿的会晤焦点问题将是越南战争。但是会晤刚刚结束几个小时,拉斯科就以秘密电报的形式报告华盛顿:"在不扩散条约问题上,我听到的全是保留意见。高顿不知道本地区的形势会如何发展,因此对于放弃核选择25年之久深感忧虑。他几乎和戴高乐没什么两样,认为如果发生针对澳大利亚的核敲诈或核攻击,在核武器上依靠美国是行不通的。"
高顿总理和当时的澳大利亚核官员信心十足,他们宣称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造出一枚原子弹,此言论令美国方面尤为不快。有了高顿的支持,澳大利亚核官员在各类关于核不扩散条约的辩论中,显然没有站在美国一边,他们的理由是此条约会严重限制民用核电的开发。
澳大利亚政府内部当时的意见也并不统一,原子能委员会和国防部想极力促成核武器开发,但是财政部和外交部却想借助美国压制这一计划。当时,美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在发往华盛顿的一份秘密电报中称,澳大利亚的高级外交官担心支持核不扩散条约的一方在国内的辩论中失利,希望美国能派专家来动摇澳国内的力量对比。华盛顿当天回电称,美国核专家将尽快成行。
给美国核专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澳大利亚核原子能官员的自主性,以及他们对于在极短时间内制造核弹的自信心。澳大利亚原子能官员坚持认为,如果印度和日本成为核国家,澳大利亚需要在短时间内制造出核武器。
澳大利亚国内关于是否制造核武器的争论又持续了两年,1970年2月迫于各方压力,宣布放弃核选择,澳大利亚也因此成为倒数第二个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成员国。(钟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