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S合作:广西撬动开放的支点
■见习记者 韦宇怡
大湄公河次区域,简称GMS,包括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和中国6个国家。广西是中国参与GMS合作的重点省区之一。
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缅、老、泰、柬、越5国地域相邻,交往历史悠久,生活习俗相近,双方在资源和经济发展方面都有很强的互补性,借助GMS合作平台,双方可在交通、贸易、投资及旅游等众多领域谋求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
参与GMS合作
广西战略地位得以提升
如今,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中越“两廊一圈”、泛珠三角经济区、西南六省协作等多个区域合作交汇点的广西,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基地,具有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的重要作用。
参与GMS合作之前,广西在沟通中国沿海及内地与东南亚国家的物流、人流方面已承担起部分枢纽角色,但与整个中南半岛国家的通道地位尚未确立。参与GMS合作,广西升级为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
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是一片宝地,矿藏品种多,储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潜力大;农、林、渔业门类多,自然条件好,发展前景广阔。
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作为参与方和出资方,积极推动大湄公河流域内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6个国家共同发起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旨在通过加强各国经济联系,促进次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2005年,国务院批准广西正式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后,广西把参与GMS合作作为广西开展国际性、地区性区域合作的重点,主动推进、深化与亚行的合作,在交通、贸易、农业、卫生及旅游等方面,呈现出开拓全面开放时代的巨大活力。
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广西正加快打造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加速构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基地;在投资及贸易便利化方面,广西积极推进与次区域国家间互相通达客货运输,支持促进与越南实施通关便利化,建立了“一站式办公,一次性检查,一卡式服务”的通关服务模式,为我国与GMS各国的经济贸易活动提供了优质的通关环境;在农业方面,广西不仅实施了柬埔寨农村沼气示范和推广项目,还实施了越南甘蔗种植加工和剑麻种植基地项目。同时,广西在老挝合作建设果蔬新品种试种基地、木薯种植开发等项目,在缅甸实施了杂交玉米试种基地、剑麻种植开发等一批农业项目;在卫生方面,广西于2007年分别启动了中越边境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控制合作项目和中越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控合作项目等两个项目,为有效地开展区域性合作疾病联防联控,营造安全的卫生环境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与北部湾开发相得益彰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在参与相邻国家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意义更为突显。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通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还指出“全方位多领域与东盟合作。加快推动形成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
从《规划》表述可以看出,广西参与GMS合作与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都有共同的目的:从战略发展上为打造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和广西进入全面开放时代铺通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