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国务院高层密集调研苏浙沪鲁
早报记者 黄武锋
中国经济面临下滑风险,已成各方共识。宏观调控下的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应该保持物价稳定,还是保持经济增长?问题再度急剧升温。
种种迹象表明,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决策层的关注度已提升至相当高度。
|
“半年已过,这表明中央集体已开始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全面总结与全面反思,以便摸索下半年的发展思路。”对此,中国著名发展战略专家、《中国改革》杂志学术顾问武建东表示。
温家宝在江苏上海调研
时间追溯至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当日在北京召开省区市和中央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王庆意外地注意到,此次会议之后新华社发布的新闻中,全文都没有提到“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王庆看来,此次会议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防范经济下滑的风险上。
此后,“又好又快发展”、“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等字眼,频频出现在决策者口中。
6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两院院士大会时强调,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次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院院士大会提出“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要求。
据新华社昨日的最新报道,7月4日至6日,温家宝在江苏、上海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指出,今年以来,我们克服了国际经济形势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
4日晚和5日晚,温家宝分别听取了江苏省委、省政府,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
讲话中,温家宝再度提到了“又好又快”。温家宝指出,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新情况和新挑战,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总体部署上来,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温家宝提出了当前要重点抓好的五个方面工作。
首要工作即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保持经济在较长时间平稳较快发展,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第二个工作是,“要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调控的突出位置,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努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经济社会发展可承受的范围内”。
此外,“加强‘三农’工作,确保粮食安全”、“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均被温家宝依次提及。
商务部马不停蹄
几乎是同一时间,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等分赴河北、山东、浙江进行调研,并分别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就能源、外贸、金融等话题进行了座谈。
6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河北廊坊、沧州考察能源生产和市场供应。
7月2日-3日,商务部长陈德铭一行到浙江温州等地,就上半年商务运行形势进行专题调研。7月3日至5日,王岐山在山东调研外贸、金融形势。据当地媒体报道,王岐山在调研过程中特别提及了胡锦涛“6·23”重要讲话的意义。
更早些时候,国务院各职能部门的调研也已启动。其中,针对“热钱”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6月底先后在大连、苏州、武汉等地进行了调研。国家税务总局、银监会也先后派员至温州调研中小企业生存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商务部在此期间可谓马不停蹄。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3日前往沈阳,商务部部长助理鲁建华陪同陈德铭结束温州之行后,4日随即奔赴宁波。
不仅仅是相关职能部门,自下而上的行动也已展开。
6月24日至27日,堪称中小企业标本市的义乌市市长何美华专程赴京,拜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以及外交部、商务部、环保部、海关总署等国家部委负责人,汇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巧合的是,从6月29日至7月6日,新华社接连通过“新华视点”、“新华经济述评”和“新华国际时评”等方式,发表了主题包括“聚焦中国经济降温”、“透析人民币汇率半年之变”、“应把下半年设想得更严峻”、“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热钱追踪”等逾10篇针对当前经济运行形势的重磅文章。
调控思路生变?
“这些举措都表明中央对经济运行的关注,未来经济运行确实面临着一些比较大的风险。”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告诉记者,他认为潜在风险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下滑的同时物价上涨,居民生活压力加大和企业利润下降。利润的下降使企业失去投资积极性,而在控制物价的时候使用的一些价格管制的手段,可能会影响供给。二是资本市场的波动,比如地产、股市下跌,使隐藏的金融风险逐渐暴露。三是投资放缓,使一些主导产业产能过剩的风险加大。
“因此,现在最优的就是要寻求一条既能将通胀控制在一定程度,又能保持经济增长的途径,要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祝宝良表示。
与其观点类似,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也认为要寻求一种平衡,可行的一种方式是在价格控制与信贷控制上有所动作。
对这一问题,武建东的看法是,现在很难预测调研会做出何种政策调整。但他分析指出,由于从7月20日-8月30日是奥运期间,即使宏观政策有调整也会在一定限度内,要是有比较系统全面的调控则可能出现在8月30日之后。
对此,早报记者在寻求一些官方背景相对浓厚的经济学者的意见时,他们大都出言谨慎,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需等到7月下旬才行。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