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对集中式饮水点进行严密监控、检测,对零星地下水采取卫生防疫人员分片包干的方式指导卫生消毒——
本报记者李丹“大爷,一片泡腾片可以消毒两桶水,千万不能放多了。”6月27日上午,绵竹市卫生监督员黄云和许发明背着药箱,和消杀防疫队员来到遵道镇保水村,踩着残砖断瓦,走进一个个帐篷,向当地村民宣传卫生饮水常识。
保水村的饮用水源取自地下水,除卫生、环保部门每天对水质进行常规检测外,防疫人员还要进村入户教村民正确消毒、煮沸后才能饮用的方法。
地震发生后,绵竹市对多个集中式饮水点进行严密监控、检测,对分散在各地乡村的零星地下水则采取卫生防疫人员分片包干的方式,到各村各户家里,指导卫生消毒、安全饮水。
手把手,教村民正确饮水方法
“给饮水消毒是个专业的事情,很多人不知道该怎样做。”一边宣传卫生饮水常识,许发明一边告诉记者,刚使用泡腾片时,很多人是把一把片剂全部放进一桶水中,以为越多就越安全。“这不仅浪费了药剂,还可能有副作用。”许发明说。
“老乡,这个水消毒后可以喝,但记得要先烧开。”随后,二人又走进一个帐篷,给里面的农妇讲解如何为饮水消毒。说完后,黄云发现农妇茫然地望着他不停摇头,嘴里“啊、啊”的发不出声音。这时,他才意识到对方是位聋哑人。
看着帐篷外院子里的机压井和身旁的炉具、消毒剂,黄云决定演示一番。黄云先从机压井里压出一大桶水,将半片泡腾片在水瓢中捣碎后溶入桶中混匀。过了一会,他舀一瓢消毒过的水倒在锅里煮沸,再做出喝水和做饭的动作。这时,农妇会意地点了点头。
灾害发生以来,截至6月27日,卫生防疫人员已出动指导420人次,接受各种方式的咨询2000人次,现场饮用水消毒指导1476个饮水点,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101个(次),消毒技术指导20000余人,调查处理饮用水卫生问题40余起,采集水样73个。
严防死守,确保安置点自来水达标
当天下午4时许,绵竹市疾
控中心一楼实验室。几名卫生防疫人员正在对当天从该市各监测点采集的30多个水样进行分析检测。半个小时后,绵竹市新体育场安置点的水质数据出来了:微生物、达标,大肠菌群、达标,有机物、达标……
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晓平说,这些数据都是根据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进行检测的,它们表明,新体育场安置点的饮水是达标的、安全的、可以饮用的。
绵竹市新体育场安置点是当地最大的一个灾区居民安置点,最多时容纳了1万多名来自汉旺、天池、清平等重灾区的群众,目前还有3100多人居住在这个“帐篷城”里。保证这3100多人的生活用水、饮用水安全,是卫生防疫人员的头号任务。
记者注意到,围绕体育场外围的一圈通道,分散有近10个集中供水点,每个点有10多个自来水龙头,生活在这里的灾区群众日常的刷牙、洗脸、洗碗都在这里进行。而平时喝的水,来自天池乡的陈清蓉说每天可以从部队的食堂打两次开水,“政府还给我们供应矿泉水。”
在安置点的防疫卫生组工作人员龚玉华告诉记者,保证生活用水、饮用水水质的安全,是当地防疫人员、江苏省援建的卫生人员,以及成都军区的防疫人员等层层负责的。
龚玉华介绍,防疫人员每天都要对安置点的生活用水和饮用水进行抽样检测。6月初的一天,市里的疾控中心检测人员发现安置点自来水细菌数突然增加。防疫人员和自来水厂工作人员立即沿着管道一米米检查,在市区一处街道发现问题:自来水公司人员维护这处管道时不小心灌进部分污水,污染了自来水。污染很快排除,经再次检测,安置点的自来水达标了。
到6月27日,绵竹市疾控中心已现场指导饮用水消毒3000余个饮水点,检查集中式供水单位222个(次),消毒技术指导25000余人,调查处理饮用水卫生问题60余起,采集水样3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