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浙江经验非常丰富,既有先进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更有优秀的浙江文化、浙江精神。具体到唐山,学浙江主要学什么?
赵勇:学习浙江经验,关键是要找准浙江经验与唐山发展的结合点,重点念好七条真经。
一是学习浙江把解放思想与解放生产力紧密结合、推动跨越发展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制度、解放生产力。
二是学习浙江注重制度创新,培育市场主体,构建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民本经济格局的经验,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学习浙江构建以民营经济、县域经济、板块经济为特征的经验,推动经济发展由注重自然资源开发转向注重人力、智力、市场、文化资源开发,创出一种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唐山模式。
四是学习浙江政府主导、城乡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的经验,坚持城乡等值化发展理念,从加强规划调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引导入手,迅速改变城乡面貌。
五是学习浙江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的经验,积极推进大部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
六是学习浙江高度重视人才、起用能人、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经验,营造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大业、干部创事业的浓厚氛围。
七是学习浙江“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开放图强”的精神,弘扬“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
记者:浙江善于变劣势为优势,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浙江模式”。学习浙江,唐山如何创新科学发展模式?
赵勇:我们要努力打破世界重化工业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驱动型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一是发展链状经济。支持唐钢集团、首钢集团、唐车集团、住友重机等行业龙头,壮大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主导产业链。
二是发展集群经济。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整合区域资源,搭建金融、贸易、信息平台,构建精品钢材、高档陶瓷、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五大产业集群。
三是发展临港经济。依托唐山港、南堡油田,培育以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四点相互贯通的沿海经济隆起带,力争用5至10年时间,使“四点一带”占到唐山经济总量的一半。
四是发展循环经济。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龙头,对存量按照循环经济来调整、对增量按照循环经济来准入,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利益链接模式。
五是发展县域经济。坚持以发展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三大主体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制定扶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六是发展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加市场主体的数量。
记者:学习浙江经验,在改变城乡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求突破,唐山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赵勇:当务之急是要认真落实省委关于城乡面貌"三年大变样"的要求。
一是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制定老城区改造规划,运用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技术,对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老小区进行改造,力争用三年时间将市区内老小区全部改造完毕。
二是加快"四大城市功能区"建设。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推进与瑞典合作的曹妃甸生态城规划建设,加快南湖生态城规划编制和扩湖工程进度等。
三是切实抓好新农居建设。引导农民群众按照白墙、红顶、绿树和节能、环保、舒适、安全的要求,推进新农居建设和旧房改造。
记者: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是浙江经验的重要方面。请问,唐山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上有什么新举措?
赵勇:学习浙江经验、推进科学发展,关键在干部。为此,我们将深入推进干部制度综合配套改革,强力推进六个创新。
一是推进干部提名制度创新。在干部初始提名环节,采取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群众联名举荐等方式,真正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提名权交给多数人、交给群众。
二是推进干部考察制度创新。扩大考察预告范围,让更多的知情人有"说话"的机会;明确预告拟任职务;扩大考察范围,把考察延伸到上一工作单位、延伸到生活圈;实行差额考察,真正做到好中选优。
三是推进干部选任制度创新。继续加大公推公选的力度,试行公推直选,今年要在部分县(市、区)对乡镇党委书记进行公推直选试点。实行中层干部统一公开竞岗,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四是推进干部管理制度创新。进一步健全干部培养机制、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干部退出机制。
五是推进干部评议制度创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平时考评、年度考评采取会议评议、书面评议、网上投票评议等形式,全部交给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去评价。
六是推进干部监督制度创新。重点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制度、选拔任用干部征求意见制度、立体化社会监督网络、监督工作联系通报等制度。
本报记者 钱宝琦 汤润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