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方立华、王朝武报道:6月中旬的一天,一场多机种飞行保障演练在东南沿海某机场举行,东海舰队航空兵某场站一批高素质飞行保障官兵在演练中大显身手,迅速搭建起新型战机升空作战平台。站长张林山告诉笔者,这是场站为应对多样化军事任务,实施飞行保障质量等级评定制度、寻求人与装备最佳结合带来的新气象。
这个场站几年前改装新型战机后,年度飞行保障任务增加了30%。由于人员素质跟不上新装备发展,出现了因保障不力耽误战机二次升空等问题。场站党委“一班人”感到,应对突发事件,就必须提高新装备保障能力,实现官兵素质与新装备对接。为此,他们在海航部队率先实施飞行保障质量等级评定制度,出台了《飞行保障质量评比细则》,将保障内容细化为6大类百余条,考评组每月定期检查,重大任务随机检查,并认真听取飞行人员意见,对评比内容逐项打分,按照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标准,每月公布评比结果。
据介绍,飞行保障质量等级评定涵盖了气象、通信、油料、车辆、卫勤等场站部队所有专业,通过评比奖优罚劣,逼着官兵不断提高素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飞行保障质量等级评定量出了保障人员素质的“短板”。场站着眼战时应急保障需要,打破专业界限,实行岗位交叉轮换,培养复合型业务骨干,确保一线保障人员至少能胜任两种以上岗位需要。他们还经常把人员、装备成建制拉到陌生机场,锤炼野战保障硬功。目前,场站85%的官兵成为“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复合型人才。
实施飞行保障质量等级评定制度,使部队新装备保障能力大幅跃升。新型战机飞行保障良好率始终保持在100%,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演习任务,创造了大机群保障、多机种保障等10多项飞行保障新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