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48年8月14日《中央日报》第五版(即上海版),整版报道第十四届奥运会情况。
一批记录了民国期间,中国人三次参加奥运会的珍贵报刊、影印资料,日前现身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刘长春200米预赛时的冲刺瞬间、中华足球队赛前合影、楼文敖力战各国马拉松名将的报道……一张张泛黄的纸页,将观者带回到六七十年前那些惊心动魄的赛场上。
页缘脱落、字迹斑驳,封面是第十届奥运会的海报,上面写着“第十届世界运动会”,页脚上依稀印着“1933年10月出版、勤奋书局发行、文瑞印书馆印刷、92页、大洋一元二角……”这是中国第一本奥运会纪念册,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找到第二本。
王正廷题写刊名、沈嗣良组织编写、张伯苓题词、郝更生作序……这本纪念册凝聚了当时国内所有奥林匹克先驱的心血。
纪念册描述了洛杉矶奥运会的许多细节,其中一幅图中,奥运会主体育场跑道上,刘长春高举旗帜走在最前面,后面依次跟着沈嗣良、申国权、刘雪松、宋君复等体育界前辈。以这个角度拍摄的全景照片在国内还是首次发现。
该纪念册的出现为研究中国参与奥运的历史以及刘长春历尽坎坷的奥运之行,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原始依据。詹洪阁等收藏界专家正在筹备提出申请,争取让它成为国家级文物。
反映1936年第11届柏林奥运会国人参赛情况的展台里,资料更为丰富。《中央日报》、《东南日报》、《申报》、《实报》等等,都在前四版的重要位置,刊登奥运赛事系列报道。《世界运动会》画刊上还刊登了整版的奥运选拔赛结果。已经褪色的画面上,一个个运动员斗志昂扬的面庞依稀可辨。
最后一组展览,同样不乏精品。1948年8月14日出版的《中央日报》,在第五版(即上海版)用整版篇幅,报道了第14届伦敦奥运会赛事结果及闭幕情况;同年8月8日杭州出版的《东南日报》上,国人的赛况占据头条。“篮球惜败意大利”、“足球仍须埋头训练”……一篇篇报道,字里行间充满了不屈不挠的奥林匹克精神。
三组珍贵的报刊,勾勒出旧时代中国人艰辛而斗志昂扬的奥运历程。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宣南文化博物馆,集齐这些资料实非易事。“从策划收集到编辑展览,前前后后花了近一年时间。”馆长王其崇说,宣南是中国近代报刊文化的策源地,许多爱好集报的人常要来此交流。“琉璃厂、煤市街的旧报摊周围,常有我们馆员的身影,碰上爱好者就向他宣传我们办奥运回顾展的想法”。正是靠着这些爱好者,不断收集相关线索,博物馆终于联系上了不少收藏界的名家:北京世纪阅报馆馆长李润波、上海有着“中国创刊号大王”之称的冯建忠、安徽的收藏大家冯艺等等。“家门口的奥运会,人人都想出把力。我们的回顾展与收藏家们的愿望一拍即合。”王其崇说,正是这些人拿出了自己压箱底儿的“宝贝”,才促成了这次展览。
“展示这段曲折的奥运之路,是想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体育事业由弱到强,最终屹立于体育强国之林的发展轨迹。激发全民奥运的热情!”展览资料的主要提供者李润波表示,能够利用自己的藏品,为宣传奥运做些有益的工作,他感到无上的光荣与自豪。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