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百强县:多谈民生少谈经济
日前,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在广州增城市揭晓,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省占7席。据悉,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不仅评价县域经济的“竞争力”,还着重评价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
|
(7月7日《中国青年报》)
虽然今年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通过新闻报道来看,评价报告的分析依然以大篇幅来进行各地县域经济状况的对比、百强县前10名的介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平均规模,以及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强县迅速崛起……归纳起来,一是着重于经济发达省份百强县呈现出的特点;二是着重于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格局的变化。这种逻辑模式,根本上看依然没有脱离GDP至上的羁绊。以笔者之见,围绕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观测,应该多谈民生少谈经济。
虽然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尚不平衡,具体到一个省份也存在着经济强弱的行政格局,但作为发展中国家,若干个县域经济圈的勃兴还是会让人兴奋。不过,评价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终极目的不应该是自我炫耀或者无意识地给某个行政区域戴上耀眼的光环,从一定意义上说,全国百强县给予其他县市的示范作用更为重要。这种示范作用,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上,更应该体现在民生改善上。
朴素地讲,所谓经济,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经世济民的综合和简化。换言之,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在于最大程度的改善民生、予民福祉。一定意义上说,经济越发展,越应该关注民生。这不仅是政府行政所应该注意的,也是外界对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观测点之一。
但遗憾的是,以新闻报道来看,民生状况在县域经济百强县评价报告中少有体现。即如评价中心主任刘福刚也承认: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强县”和“富民”不统一的问题,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社会治安等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非常严峻的“约束因素”。以此来看,民生状况的评价或许在百强县中的评价尚未占据足够重要的位置。
如果说在此前粗放式经济发展中,着眼县域经济总量的评价尚属无奈;那么在构建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着力改善民生的社会语境下,基于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大谈经济而少谈民生,显然过于执拗和偏颇。从给其他县市做出必要示范作用的主要意义看,也有失价值。公众不只希望其他县市在经济发展速度上以百强县为示范,更希望在改善民生上以百强县为榜样。是故,针对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还是多谈点民生,少谈点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