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位于沙滩的北大红楼迎来30年来的首次大修。 本报记者 欧阳晓菲 摄 |
本报讯 (记者李琦)昨天,历经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北大红楼开始30年来的首次大修。明年“五四”运动90周年时,93岁的红楼将以“新貌”示人。
据红楼管理处处长刘顺利介绍,红楼建筑面积10700平方米,本次修缮将进行320天。从即日起到奥运会结束前,进行设备预订、分包企业招标等前期准备工作,奥运后将上脚手架。整个修缮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屋面及外墙等进行维修。总工程投资2800万元,由财政部拨款。
|
由于当时红楼设计上的缺陷以及超出使用期,加上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红楼一度成为危险建筑。国家文物局曾在1978年抗震加固时对红楼进行过整体修缮加固。刘顺利表示,当时已达到7度抗震水平,经过几次专家论证会,目前红楼的整体结构基本稳定,本次修缮不会对其结构进行加固。
另外,位于红楼内的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正在筹备纪念活动,计划于明年5月4日前,与红楼“新颜”一同亮相。
大修亮点
空调藏身“女儿墙”内
刘顺利介绍,本次修缮主要为红楼充实“内功”,对电路、热力、污水、自来水等老旧管线进行更换和改造。红楼地上4层、半地下室1层,室内的暖气片仍旧保留当时的德国货,不做更换,同时加设中央空调。
为保持红楼古建的原貌,空调室外机将设在红楼大门东、西两侧平房的屋顶上。这两处平房是为新文化运动展而建的,不属于文物古建。两处平房的屋顶上均建有“女儿墙”——在屋顶上砌成的50厘米高的围墙,正好可以将空调室外机藏在里面。如果挡不住,将在“女儿墙”上加设栅栏作为装饰。
窗框内加铝合金窗
刘顺利表示,本次修缮仍按照“修旧如旧”原则,红楼主体、窗框、屋面瓦均保持原有的红色,窗框外围、楼角、石材窗台及一层底部则保留原版的灰色调。红楼主体石墙的破损处将先填补,维修后进行整体清洗。门窗修缮后将重新按照原色调刷漆。由于加设空调,将在二层以上的每个红窗内部加一层铝合金窗,以起到密封、保温作用。一层作为展厅,将在布展时设置一些假墙,有挡光作用,因此暂不加设铝合金窗。地下半层作为库房,也暂不加设。
原版屋面瓦备用
红楼主体的“整容”主要针对墙体出现的裂纹及酥碱,将采用挖补技术将裂缝填平。一些无法补救的残砖将被替换出来,糟朽严重且无法加固的木梁,将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施工替换。刘顺利透露,目前红楼库房内还保存着两堆原版屋面瓦,以供替换时使用。
木材防腐可用50年
红楼全部采用砖木结构建造,因为潮湿和蛀虫嗑咬等原因,红楼中的屋顶及梁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糟朽。据本次修缮的施工方——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介绍,此次大修需要对所有木质结构做防腐处理。在木构件外涂一层特殊的防腐剂,保持木材现有的力学性能。防腐处理后能够抵抗腐化标准为50年。
链接:北大红楼大事记
1916年,北大红楼修建。
1918年,红楼建成,因其主体由红砖砌成而得名。原计划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宿舍,后改做当时的校部、图书馆和文学院。
1919年5月4日,反帝大游行从红楼北面的大操场集合出发,红楼被作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楼被日军强占。
1950年,北大在红楼开辟了“李大钊先生纪念堂”和“毛泽东在校工作室”。
1961年,红楼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至1969年,由文博和文物出版单位使用。
1969年至1972年,由于“文革”后期人员下放等原因,红楼处于闲置状态。
1972年至2001年,由国家文物局局机关、文物博物馆研究所、《学习》杂志社、戏曲博物馆等单位使用。
1976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北大红楼出现墙体、基础开裂现象。国务院为抢修工程拨专款。
2001年至今,红楼产权属国家文物局,开辟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对外开放。
(更多精彩新闻 请访问京华网www.jinghua.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