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好 --关注拆迁拆违失业人员"再就业"(上) 送岗位:我把希望送给你 随着"三年大变样"号角的吹响,一部分群众成为因拆迁拆违失业人员。找到岗位,找到铺位,实现再就业,是他们的最大愿望。目前,通过送岗位、送铺位、培训及鼓励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仅省会已安置了3500多名拆迁失业人员。
近日,笔者走访了省会部分拆迁拆违失业人员以及相关部门,从中感受到各级政府对拆迁拆违失业人员的关心关怀。但是,保障这一特殊群体实现再就业,既需要政府部门更贴心的帮扶,需要社会各界的爱心关注,也需要他们自身的信心和努力。
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
特殊关爱高看一眼,厚爱一层
“如果没有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帮助,我就可能错过了这个机会。”6月28日下午5时,当省会拆迁拆违失业人员张艳拿到《再就业优惠证》时,既激动又感动。
35岁的张艳下岗后在省会合作路一书店内打工。去年11月底,书店因为是临时建筑被拆了,她再次面临失业。
张艳的丈夫从事保安工作,收入不高。看着家中70岁的婆婆、5岁的孩子,她的心里很着急,一心想找个既能挣点钱又能顾好家的工作,可这对于仅有高中学历的她来说并非易事。
今年6月,听说拆违拆迁失业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有机会报名政府提供的公益岗位,张艳心里升腾起了希望。在合作路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的多方协调下,张艳终于找齐了办理《再就业优惠证》所需的材料,可此时离6月30日认定工作的截止期也没几天了。
让张艳庆幸的是,街道办工作人员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抓紧时间为她办理优惠证,也让她多了一份再就业的希望。
“在"三年大变样"工作中,被拆迁户既是长期的受益者,也是暂时利益的受损者。我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在今年6月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石家庄市市长冀纯堂这样强调。
5月份以来,石市就陆续出台了就业援助、住房补贴、生活救助等保障政策,对拆迁、拆违中出现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救助。近期,石市又陆续启动就业援助、商铺建设“六个一”工作。据了解,截至6月底,该市因拆迁拆违新增“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行了拆迁拆违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26场,目前1000个公益岗位也已报名完毕。
“随着拆迁拆违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实施,效果将进一步显现。”据石家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民介绍,截至目前,石市因拆迁拆违造成失业的市民有近8000名,通过送岗位、送铺位、鼓励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市区已有3500多名拆迁拆违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未来,还将有更多因拆迁而失业的市民在政府的协助下找到新的工作。
专场招聘不但“对接”,还要“对口”
6月30日,省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内,人头攒动。石家庄市拆违拆迁失业人员第二场专场招聘会正在举行。
此次招聘会上,到场的用工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和专业技术要求普遍不高,主要涉及销售、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第三产业,大部分岗位是为拆迁拆违失业人员特设的。
在现场,笔者看到有三家公司贴出了“服务三年大变样,青春援助岗位行动招聘点”的醒目标志,吸引了不少拆迁失业人员前来咨询。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共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不过,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为1100人,其中还不乏一些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而在省会第一场拆迁拆违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上,虽也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但当天拆迁拆违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的仅500多人。
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前来应聘者中不乏一些“4050”拆迁拆违失业人员。由于绝大部分招聘单位更倾向于35周岁以下的求职者,“4050”拆迁失业人员求职时显得有点“吃亏”。在某企业展位前,招聘人员一口回绝了前来应聘司炉工的一位中年男子。
“真正就业困难、需要帮扶的是那些年龄偏大、技能偏低的拆迁失业人员。”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张民希望,更多的用人单位应关注、关爱这些拆迁失业人员,针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尽量放宽条件,多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岗位。拆迁失业人员为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也应及时到就业培训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掌握“一技之长”。
“我就想找个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在采访中,很多拆迁失业人员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在一家大型餐饮企业招聘展位前,由于福利待遇较高,里里外外大概围了七八层应聘者。而同样招聘餐厅服务员,一家小饭店招聘展位前却无人问津。
石市新华区就业服务局局长刘英杰认为,现在从市到区为拆迁拆违失业人员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但是一些人嫌待遇不高,或嫌不够稳定,不愿就业。他希望拆迁失业人员能及时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新的环境。
市民待遇外来商户的新期待
“要是我们外地人也能享受到一些"市民待遇"就好了。”在采访中,来自新河县的个体经营者陈建国则向笔者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6月28日,在省会东岗路一家纺布艺店遇见陈建国时,他正忙着赶制顾客预订的窗帘。由于他租用的店面是临时建筑,再过一两天就要拆了。
40岁的陈建国和爱人在石家庄经营家纺布艺已六年。一个多月前,他们在这里又租了一个新店面,想着一人经营一个,多挣点钱。没想到,才干了二十多天,就听到了这里要拆迁的消息。
美好的愿望因此泡汤,两万多元的店面转让金也全没了。更让他们忧心的是,自己在翟营南大街的旧店面也可能要拆迁,夫妻二人可能双双失业。
陈建国一直很留意报纸上关于政府帮扶拆迁拆违失业人员的信息,在采访他时,每有隔壁的本地商户过来凑话,他就很羡慕:“你们本地人多好,能享受那么多的优惠政策。”
6月26日,笔者从省会新华区了解到,因经营场地拆除,该区共造成5000来人失业,其中流动人口占了一半。近日,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的樊雅丽就城市拆迁中商户生存与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近300名随机调查对象中,有60%多是外来经商户。
樊雅丽认为,城市绿地多了,环境变美了,也蕴涵着这些外地来石打工或经商户的牺牲。城市也应给予这些外来商户或打工人员一些特殊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城市博大胸怀的温暖。
石家庄市商务局服务消费处处长王石柱认为,尽可能多地为拆迁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尽可能多地为其提供经营场所,并做到本地人和外地人一视同仁,这也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一种体现。
石家庄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曹润亭则希望具有坚韧乐观秉性的外地务工或经商人员放弃抱怨,重寻商机,对目前的市场进行重新分析规划,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发展之路。
题图/周晓喻摄 本报记者 叶娟娟 本报实习生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