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随着北京奥运会日益临近,全国各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涌起高潮,参与奥运、奉献奥运,文明氛围日趋浓厚。请听中央台记者白中华的报道。
记者:北京南礼士路第二个十字路口,车来人往。交通协管员周东岭(音)说,他已经好久没有大声嚷嚷着指挥行人走路了,正在黄线后等绿灯过马路的李勤(音)解释说,是奥运会增强了人们的文明出行意识。
李勤:横穿马路的、自行车越线的,一说就行,因为奥运快到了,为祖国争光。
群众:交通规则是很重要的,每一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特别是奥运期间,作为一个北京市民,我觉得这方面,应该做得非常好。
记者:为作好东道主,树立"礼仪之邦,文明中国"的良好形象,各地从大处着想,小处入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迎奥运、树新风"活动。六个奥运主办、协办城市广泛开展了志愿服务行动,534万志愿者参与其中。礼仪知识竞赛在城市、乡村举行,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电视竞赛等三种方式吸引群众参与。
短短两月,北京奥组委办公室收到答题卡38000多万张,参与答题的网民超过1700万人,各地强化人们的环境秩序意识,实现绿化、美化工作。动员人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奥运会提供一个绿色清新怡人的环境,对于这一点,北京15路公交车上的乘客与售票员看法一致。
乘客:我觉得文明从我做起,因为每个人都代表北京、代表中国,然后去欢迎所有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一起奥运。
售票员:每月的11日有一个排队日、22日让座日,这个已经深入人心。再一个,规范服务上也是一个变化。三报:报站、报方向、预报站,从仪表、仪容上、从语言文明上、规范上面都有提高,这都是奥运带来的好处。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