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昨天举行。经济学家樊纲(左一)认为从长远来看,理顺要素价格是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的良方本报记者史丽 摄
⊙本报记者 但有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秘书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9日表示,治理通货膨胀下一步应继续理顺要素价格。他说,虽然改革初期可能会使某些产品价格涨得多一点,加大通胀压力,但从长远来看,这是缓解通胀压力、解决供求失衡的良方。
樊纲在《中国改革30年》新书发布暨2008经济问题点评会上表示,这次油电价格调整应该说是开了一个好头,而且是一个很大的惊喜,甚至使得他个人舒了一口气。
“既然已经开始做了,那就希望坚持做下去,不仅要理顺价格,而且要改革我们价格制度。”他表示。
樊纲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经过了很多年,但是要素价格相关制度很多还没有改,包括能源、电力、劳动工资等都没有真正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去定价。同时,由于资本市场中很多资产涉及国有,其定价机制也存在扭曲。
他进一步指出,现在的通胀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过去资源价格被人为的压低,导致供求关系失衡(需求特别大),“价格越受压制,供需矛盾也就越突出”。
樊纲指出,价格机制不理顺,市场扭曲就会永远存在,会导致短缺和通胀。价格问题得到解决,才会对未来的福利增长、效率改进和经济的平稳均衡增长有好处。
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9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也指出,在当前国内外背景下,煤电油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才是对通胀的标本兼治之策。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