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军区驻滇某装甲团党委“一班人”,从汶川大地震发生后3个半小时,就开始了日日夜夜、生死悲壮的不凡表现。党委“一班人”深知,大部队行动,拥有科学决策,才能用兵如神。因此,他们在党委决策中,始终坚持科学施救原则,既取得了救灾的显著效果,也保护了官兵的生命安全。
进山受阻时,当地百姓都说:“没路了,除非插上翅膀飞进去。”党委“一班人”围在一起,在地图上找到一条早被当地人遗忘的茶马古道,党委仅用两分钟就作出改道步行的决策。
战士们在高川乡抢救出一名被压断腰的群众,很快找来一块木板将其腰部固定,然后再上担架,避免了伤员在抢救过程中因运送不当造成的伤害。另外他们还注意让卫生队搞好救灾全程的卫生防疫。
在56公里的生死营救线上,经常遇到山体滑坡路段。每次遇到险情,他们都派出观察员,站在高处观察山体变化,抓住两次塌方的间隙,由党员干部带头,组织部队带领群众快速突击,成功地闯过了一道道生死关口。
(本报记者郭建跃、通讯员张军、蒲柳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