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洪鲍磊本报记者陈碧红在抗震救灾一线,在“孤岛”绵竹清平乡,一支部队顶着上游堰塞湖随时可能溃决的危险,在缺少生活用品、电力供应不足、电话不通等恶劣环境下,在小木岭架设百米天梯,开辟“生命通道”,奋战三天两夜成功营救群众756名。
他们就是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空降兵“上甘岭特功八连”。6月5日,因任务转换,大部队撤离清平,八连93名官兵又主动承担起留守重任,接手了清平乡所有的防疫、巡逻、保卫、汛情监测和部分灾后重建工作。
从留守到现在,93名战士正续写着“上甘岭”的新传奇。
开路“急先锋”———
请把任务交给八连!
5月14日下午,八连官兵率先踏上征途。开路过程艰险复杂,官兵们背负着30多公斤重的东西,边观察险情,边开辟通路,边做好标记,见山翻山,遇水过河。
一名战士脚崴了,一言不吭咬牙坚持,排长韩旭手臂习惯性脱臼,疼得直冒冷汗,为了不影响士气,一个人走在队伍后面。去年入伍的新战士,膝盖摔肿了,爬起来也只简单揉一揉,手掌扎破了,血随便往迷彩服上擦一擦。一路强行军,所有人迷彩服全部湿透,新手套全部磨烂,特别是尖刀班的6名战士,迷彩服已经被划成了条状,身上伤痕累累。
经过6个半小时的奋战,他们最终打通了安全通道,为大部队安全到达立下头功。
救援“突击队”———
一命换一命也要爬上去!
5月18日,八连接到赴小木岭架设绳梯任务,这将是小木岭近千名受困矿工与林木工人的唯一生路。悬崖高100多米,坡度约70多度,岩石已经松动,一旦落下悬崖,必粉身碎骨。“就是一命换一命,我们也要爬上去!”突击队员刘彬这样说。
刘彬像壁虎一样,全身紧紧地贴在峭壁上,一点一点向上挪。头顶,鸡蛋大的小石块不断落下,砸在钢盔上,咣当直响。现场所有人心都提到嗓子眼上,直到他爬到洞口,大家才长舒一口气。
面对被困了六七天的矿工,他们在自己单独爬行都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在悬崖的百米生命线上,一个一个把群众用绳子往下吊送,对于实在是太虚弱的群众,李华南就把他捆在自己背上,一个一个往下背。
就这样,一条“生命之梯”成功架设,三天两夜连续奋战,他们救下群众756人!
平安“守护神”———
再苦、再累、再寂寞也值得!
当大部分重灾区已经转入安置和灾后重建阶段,绵竹清平乡小木岭上至今还有93名士兵坚守在“生命孤岛”上。八连坚守的“孤岛”,除一部卫星电话用于战备值班外,无法与外界沟通。吃的住的条件仍然和地震刚刚发生时一样艰苦。
6月5日,93名战士留守小木岭。那些天,6名战士一直在保护乡上信用合作社未转移走的100多万现金和借贷存根,三天三夜睡了不到10个小时。
6月10日凌晨1点,突降大雨,为避免次生灾害,连队紧急集合,分成5个方向搜寻群众,在大雨中,他们挨家挨户问,不厌其烦地交代部队的预案和措施。这一晚,八连官兵走访到所有尚未撤离的受灾家庭。元包村一位82岁的老太太感动地说:“有了空降兵守在这里,我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