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不可或缺的执政策略 特约嘉宾(以发言顺序为序)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刘建明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王传宝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张新实 中共宿迁市委书记
杨冰之 电子政务专家、北京国脉互联首席评论员
主持人 人民论坛记者 康 培
网络舆论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人民论坛:您怎样看待网络舆论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
张颐武:网络舆论对中国整个政治文化的开放性、多样性都有积极影响,广开言路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都有积极意义。
网络舆论和其他舆论都是舆论发布的渠道,网络舆论的特点是:匿名性、瞬间性、感性。这些都有积极一面,它反映了人们的本真要求,真实的信息通过网络浮现出来,在舆论监督、公共政策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因素。感性、活跃、有生命力等网络舆论的特点在近期一些突发事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此外,也应对一些问题引起重视。我国的网民的年龄构成总体来说是年轻化的,2亿多网民中70%以上是30岁以下,也就是说网络舆论主要反映的是青年的要求,这些年轻人又有一定的文化水准,言论有其积极一面,但其言论角度和观察思考角度有其局限性,需要对此问题有冷静的客观的认识。网络舆论并不是全民的舆论。网络代表了一类或几类人群的意见,但不是社会所有人的意见。中国也不是所有的舆论都反应在网络上,还有很多人不依赖网络。网络舆论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总的来说是积极的,但一些更理性的言论往往是网络言论不能承载的,应当高度重视网络言论反应出的社会思潮、社会倾向等。
人民论坛:“网络政治”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亟须正视的新课题。党政干部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网络?
刘建明:在网络传播时代,公众使用网络诉诸表达权,不受审查,没有传统媒体那种严格的把关,可以毫无顾忌地直接、全面、方便地把自己的想法向官员们诉说,这是公众参政的最好形式,也是政府求之不得的执政资源。服务型的政府做好服务的标准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工作满意不满意。通过网络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反对的意见,构成执政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官员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事。
互联网同一切大众传媒一样,首先具有政治属性,是展示政府形象和政治胸怀的一面镜子。互联网政治是更诚实的政治,是说真话、听真话的政治,不管在网上说话或不说话、还是删除别人的说话,都是对政治诚实和政治魄力的检验。
王传宝:在强调“解放思想须解放表达权”的今天,更需要对网络政治传播力高度重视。
网络媒体现在影响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因为其快捷性、互动性、海量信息等特有的优势,更在于其在一定程度上,更利于“公民表达”,更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些优势使得网络媒体不仅仅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媒体,更是一个长于交流的平台。网络使政治生活更民主、平等和自由。
网络从一面世,除了传递信息的强大功能之外,其具有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令人印象尤为深刻,也让一些政府官员很不适应。网络对传统的舆论引导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网络为公民基于信息共享的舆论监督提供了便利,更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条件,这从近年来的许多个案都可以看得出来,尤其在今年的抗震救灾、反击西方媒体妖魔化中国等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网络政治”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亟须正视的新课题。
适应网络政治的新环境,才能在政治变革的时代扬长避短,稳步前行 人民论坛:您是最早在网上实名开博客的政府官员之一,请您谈谈运用网络开展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张新实:这种工作方法的优点在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个地方的工作要想民主、公开、透明、高效,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起网络这个现代的工具,学会与网民互动共融。比如我们的政府网站“网上宿迁”从2006年开始进行“四博”互动(处级以上干部、大学生村官、新闻发言人、市民)。现有近万篇博文,跟帖也有数万条,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也有真诚监督,我们把这当作改进工作的好帮手。
我曾经把网民集中反映我市一些问题的帖子,在常委会上、干部大会上读给大家听,振聋发聩。即使有些与事实不符,甚至是发发牢骚的过客,谩骂一时的发泄的帖子,我们也并没删除,让时间来考验真伪,让网民来鉴别优劣。倒是在网络上我们经常把所思所得所悟、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等一些问题,通过以小见大、涓涓细流的博文告诉了大家,并与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互融共通,还起到网络动员,统一思想的作用。这种网上互动成了我们的工作方法之一,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人民论坛:专家对广大党政干部运用网络有哪些建议?
刘建明:今年一系列突发事件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政府不把发生的重大事件告诉国人,或不对具有某些征兆的将可能发生的重大事件做出预告,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和惨重的损失。政府在政治上开放,在信息上更要开放,诚实、坦率、公开地把面临的问题告诉大众,调动国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凝聚全体人民共同解决公共问题,是政治上有力量、有信心的表现。对公共利益问题,政府没有必要隐瞒信息,更没有必要压制群众发表意见。如果官员确实有错误,公开把错误告诉大家,群众的批评使官员找到错误的原因并认真改正错误,群众实现了参与权、监督权,政府官员也表现出真诚、坦荡的政治品格,最终赢得人民的赞赏和爱戴。这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网民在网上即兴发表的意见不可能100%的正确,有些观点过激是正常的,不能要求人民群众提的意见完全准确、用词恰当。因为许多公民对政府工作的失误、疏忽、特别是造成重大损失的执政措施,往往带有强烈不满的情绪,发表意见难免尖刻、辛辣。网民的意见只要有部分积极因素,就应认真听取,对极端错误的观点也不要压制和堵塞。李大钊说,言论本身是没有危险的,思想自由也是没有危险的,恰恰压制思想自由才有真正的危险。压制人民的表达,就可能让错误的思想大行其道,得不到正确思想的纠正。
王传宝: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的政治传播功能越来越强大,而这种功能,又会激发和释放传统媒体的政治功能。因此,必须要求我们的政府官员转变观念,迅速提高媒介素养,适应网络政治的新环境,提高应对和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政治变革的时代扬长避短,稳步前行。
杨冰之:网络确立了“新媒体”的身份之后,网民逐渐确立了“新公民”的身份,被纳入到政府视野,成为中国网络政治或“虚拟政治”的网络代表,他们的意见将直接影响到政府决策和国家发展,这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有更多的官员会通过网络平台与公众交流,也期望在未来一些重要的、特别是关系到公众利益等方面的决策中,应该积极采用这种先进的方式来实现,同时也是对那些忽视甚至排斥网络的政府官员的警示,那些不愿意或不擅长用网络方式与公众沟通的话,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来自网民的挑战。高层领导与普通网民在线沟通将是网络时代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执政策略,同时也是实现“两型”社会的重要前提。
党政领导人上网会将网民注意力吸引到正经话题上
胡总书记关于互联网的新思维 6月20日,《胡锦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各大媒体头条新闻。显然,胡锦涛视察人民日报社时通过人民网与广大网友交流,表明了他对网上民意的关注,网络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网络正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改变中国政府的执政方式和理念。胡锦涛用自己的行动向各级党政官员表示:要懂得这条沟通渠道的重要性,重视网络民意。
胡锦涛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人民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这次胡锦涛上网20分钟,强国论坛一度挤“瘫”,反应了网民对高层领导人上网的高度关注,网民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均是国家大事,例如:如何才能让中国广大基层公务员做到像您和温总理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总书记,户籍制度什么时候改革?老百姓对公款消费意见很大,能否把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取消?请问房价啥时候才能降下来?这种无形的导向,力量很强大,我们平常没有意识到。
互联网现在已经影响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青年一代人,它所形成的一整套规范也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世界与国家秩序。假如没有互联网,传统传媒与社会的关系,通常是修修补补的小改变,而互联网带来的却是革命性的变革。胡锦涛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人民网,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这表明我国的最高领导层已经站在世界传播技术的制高点看待、使用互联网技术,用于与人民的即时沟通。
关注互联网的发展和运用,是胡锦涛的一贯思想 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2年1月,他就指出:“宣传思想战线从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出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2004年,胡锦涛主持下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确认了以下任务:“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加强互联网宣传队伍建设,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
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第38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指出:“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这次胡锦涛给予互联网的解读是:“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这个论断是深刻的。现在面向社会表达思想和情感,已经成为每个有能力上网的人极为普通的事情。领导人上网,意味着与普通人可以直接对话,拉近了权力与人民之间的距离。网民个人的意见,也可以通过网络,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放大,形成舆论的话题。
各级党政领导人上网会将网民的注意力吸引到党和国家的正经话题上 网络动员有四个特征,即动员成本的低廉、动员主体的隐蔽、动员过程的互动、动员能力的超强。基于这些网上传播的优点,胡锦涛表扬人民网“积极引导舆论,热情服务广大网民,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网络为意见和信息的交流和流动提供了一个群体环境下的场域,议题的生成和扩散基于群体互动而实现。在群体成员平等参与的条件下,有一些群体成员会积极参与讨论,不断提出引人注目的个性观点,发起广受关注的话题,吸引大量的成员参与讨论。他们即网上的“意见领袖”。只要各级领导能够经常在网上与民众沟通,他们就会比网上的一般“意见领袖”更有明星意味,这对于实现领导,不是更方便和有效吗?这种情形,正是胡锦涛提出的“功能互补、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
网络多种传播模式的协同,从速度和广度上推动了议题在网络上传播。只要议题能够引起足够多的网民关注,就可能使这个网上社区成为议题的策源地,通过每一个可能的节点在网上广泛传播开来。正是由于这个网络传播的特点,以往的社会动员模式将有很大的改观。网络的匿名、开放、互动,使信息能够进行跨越时空和地域的传播,增加了动员的效果。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锦涛说:“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网络作为交流平台是开放的,网络群体在对某一个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但是网络群体并不像现实生活中的小群体那样,有一套正规的组织决策体系,来筛选、判断有质量的信息。丰富的信息并不一定代表这个议题的全面情况,群体偏向于寻求与已有观点相一致立场的信息。网络群体对该议题的解读框架,往往决定了对已有信息的使用程度和方式。这也就是网络意见容易走向偏激的原因之一。在政治话题没有被引入网络的时候,这种倾向不时造成网络暴力和人肉搜索等走极端的现象。如果各级党政领导人通过网络与人民直接沟通,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将网民的注意力吸引到党和国家的正经话题上,有利于提升网民的素质。(陈力丹)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总书记与网民面对面树立新一代领导集体亲民形象
总书记与网民面对面的时代内涵 体现了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精神。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对于蓬勃发展的民间社会是个考验,对于党政机构更是一个从来没有面对过的考验。面对网络日渐成为主流媒体的现实,政府愈加重视这个新的、更先进的获取信息渠道,更加关注网络的民生和政治意义。现在我国大多数地方领导干部都有利用互联网的条件,各级领导在实践中也开始直面网民。
体现了倾听民意的民主精神。网络可以成为实现领导高层与最基层民众对接的真正的民意直通车。这次与总书记的在线交流,预示着中央决策将会更加注重听取“网意”,使网民普遍感到他们对于国家的关心得到了政府的最大的肯定。
体现了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精神。网络主要影响的是青少年和高学历的“精英阶层”,这两个群体的走向都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总书记与网民的在线交流,说明政府充分认识到“网民”这个群体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开启了网络民主的新时代。互联网催生了一种有别于政府与精英知识阶层的第三方力量,他们关心国家发展,关心民族复兴,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网络世界的开放性,保证了为民主机制提供开放与阳光的土壤;网络世界的平等性,保证了所有社会成员的广泛参与;网络世界的低成本,为民主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以最低消耗创造最大效益的基本途径。
树立了新一代领导集体更为自信和包容的亲民形象。能否正视网络的这些特点,正视各种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利益诉求,并坦然面对批评和意见,这是对领导者自信心和包容度的重要考验。中国正处于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难点热点问题和新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能力成为了网民关注和评价的焦点,其中不乏批评和意见。总书记主动、坦然地与网民面对面交流,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和关心,也充分反映出领导者的自信和宽广胸怀。(吕品)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党建部)
互联网空间己成民众表达意见和建议的重要场所
领导干部为何如此重视网络? 在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和参与互联网空间互动方面,中央领导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的各级领导已经成为互联网空间的积极参与者,而不仅仅是旁观者。领导干部为何如此重视网络?原因如下:
是由互联网的重要性决定的 所谓互联网空间就是由互联网的发展和网民的参与而形成的庞大空间,也称之为“虚拟空间。”其实“虚拟空间”并不虚,它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从社会舆情上看,互联网空间是社情民意的集散地。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互联网己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胡锦涛总书记在回答网民的提问时说,自己平时会抽时间尽量上网。一是想看一看国内外新闻,二是想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关心些什么问题、有些什么看法,三是希望从网上了解网民朋友们对党和国家工作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从意识形态领域上看,互联网空间是各种思潮较量的阵地。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互联网的阵地作用越来越明显。从网民年龄构成上看,2亿多的网民中50岁以下的占多数,在这个群体中“80后”的网民占很大比例。从社会功能上看,互联网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是一把双刃剑。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如此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互联网的管理。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执政骨干不但要重视,而且要积极参与到互联网空间中去。
互联网空间己经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重要场所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我们党和政府的宗旨。而要实现这个宗旨首先要了解社情民意。前已述及,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互联网空间己经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重要场所。各级领导进入这个“特殊场所”既可以及时地了解到网民的想法和建议,又可以与网民互动,实现面对面的交流。正如今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回答人民网的网民提问时说,我很关注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
党的执政能力中理所当然地包括利用和主导互联网空间的能力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重要思想。提出这重要思想的背景就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在党的执政能力中理所当然地包括利用和主导互联网空间的能力。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因此在今天时代背景下,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积极参与互联网空间的领导,不能算是现代型的领导。令人高兴的是,我们一些地方主要领导在重视互联网的作用,积极参与互联网空间方面也走在前头。例如。早在几年前,就有省委书记在网上回答网民提问。十七大后,有的省委书记在网上与网民一起讨论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有的省委书记呼吁:要使上网成为领导干部继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之后形成的“第五习惯”,等等。
互联网空间的重要性和网络作用的双重性对我党执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和世界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的背景下,互联网空间的重要性和网络作用的双重性凸显,从而也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可以从今年发生在我国的一系列突发性事件中清楚地看出来。
恩格斯深刻指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我认为,在战胜地震天灾后,中华民族所获得进步中应该包括我们对互联网的作用有新的深刻认识。因为我们看到互联网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及时宣传了所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大力弘扬了抗震救灾的伟大精神,从而为鼓舞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做好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互联网作用也有两重性的明显特点。互联网上的信息内容具有复杂性。常常可以看到,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合理诉求与情绪发泄,真善美与假恶丑等搅在一起,这给我们的网络管理带来了难度。更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是,西方一些敌对势力利用他们在互联网硬件和软件上的优势对我国进行了各方面的攻击,这也对我们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互联网管理带来了严峻挑战。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西强我弱”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新闻舆论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更趋复杂。
因此,要实现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的要求: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这也同样离不开广大领导干部尤其是各级执政骨干对互联网空间的积极参与。(严书翰)
(作者为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导)
网络效应改变中国政治生态:成廉政建设的辅助工具
网络效应改变政治生态 从政府网站网络功能建设的角度来看,网络进入中国政治领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使党和政府的机构及部门“上网”,在网络上逐步实现党、政府向社会的信息公开;第二阶段,扩展党和政府的网络功能,改善管理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阶段,在网络上实现党、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互通,逐步在网络上赋予公民参政议政的可能和条件。网络产生的正面效应正在改变着政治生态。
网络推动公民参与政治 实行真正民主制度的政府是在必要的制度供给的基础上,创造和借助各种条件实现普遍的有深度的参与。对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政府运用网络技术致力于远程民主的建设更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网络可以广泛地、有效率地传播与交流信息,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远程民主的目标是要实现人们在家里或在社区内就可以获取信息、参与讨论和决策过程。
我国近年来一直努力尝试在一些发达地区开辟可供公民、人大代表进行讨论和协商的电子空间。早在2000年,深圳市人大在召开人代会期间,市民就可以登录市人大网站听政府工作报告,直接向人代会提交电子建议,群众将其称之为没有围墙的人代会。2004年上海市开通了专门为市人大代表和在沪全国人大代表设计、建设的人大代表网。目的是能够在一个广阔的范围内,加强代表与代表之间、选民与代表之间的联系。近年来,每年的全国“两会”都倍受网友关注,温家宝总理已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深情回答网友提问,百姓对国事的关心,也深深地感动了总理和许多领导干部。今年以来,广大中国网民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与国内外反华势力展开斗争、主张社会正义、为政府出谋划策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彰显出网民对于国家事务积极而重要的政治参与。
网络是党政机关实行廉政建设的辅助工具 网络时代中国共产党需要通过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传媒力量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党要通过大量的正面舆论引导,澄清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大是大非问题,回答当今世界和本国在各个领域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根据2005年修订的《上海市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实施办法》,将整合开发市级“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在线申报系统”,申报的内容除了规定的事项外,各部门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增加有关申报事项,例如,收受现金、支付凭证和有价证券、企业兼职、申领因私护照、子女出国留学、购买轿车等事项。网络举报已成为“全天候的反腐利器”,去年,中纪委监察部已经开通了网上举报,全国各级党的纪检机关以及政府的监察部门都在网络上设置了专门的举报系统,通过网上举报来获取有关的信息,以新的渠道来进一步疏通信访举报。
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主要形式 2005年10月1日中国政府网运行以来,一直吸引着全球各地的目光,被海内外舆论界认为是中国政府管理方式的一个创新。中国政府网站不仅公布了巨量而复杂的政府机构的信息(重大决策部署、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等),提供了所有部委和省级政府网站的链接,而且还把直播间设进了中南海,对国务院会议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无数网民实时看到了国务院重要会议的进程。这有助于改变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对推进政府政务公开,建立阳光政府,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经在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并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通过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种主要形式。网络不仅为人民群众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了便利,而且有助于提供优质的政府服务,例如,国内不少政府部门已利用政务信息系统为公民、企业提供全天候的、无缝化管理服务;实行网络化城市管理;实现上下级政府及其部门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行经济监督等。
网络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就危害社会的征兆预先向社会和政府发出警告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利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使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于社会公平的敏感度和要求也在提高。如果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观察和反应能力的滞后,就会造成矛盾的堆积或激化。网络由于提供给公民广阔的表达空间,网络媒体可以针对公民在网上的愤怒言论,发挥疏导、沟通、润滑功能,加强双方的互相信任和理解。
同时,公民的网络参与行为可以降低由于参与渠道不足而导致制度外参与行为增多的可能性。党和政府也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平台进一步了解社情民意,把握社会的运行状态。记者的深度采访和调查、网民的意愿表达,都可以推进政府了解问题真相,打破信息封锁,加快决策进程。作为社会的雷达,网络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监测,就危害社会的征兆预先向社会和政府发出的警告,这种预警机能对于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网络可以提升我国软实力 当今世界,一些信息强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廉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跨越国界大范围地传播本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制度形态,同时贬低和动摇其他国家人民的信念和社会政治制度,甚至煽动人们对执政者的不满情绪。这使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在保持本国的政治独立、人民的政治信仰和文化的独立性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将在21世纪为世界的文明发展与进步做出更为重要的贡献,互联网也将在新世纪的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网络的控制权和自主权对于中国而言,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资源。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有了跨越性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以中文为载体的信息网络,开发、引进和使用了一批先进的网络传播技术(硬件和软件),这有助于构建有中国时代特色的文化思想和信息平台,有助于弘扬东方民族文化和中国主流文化,以建立起中国的文化高地。(袁峰)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链接 国外专家的网络政治观点 美国学者凯斯·桑斯坦在评估网络作为一种民主技术时,认为,“从民主的立场来看,因特网是利大于弊。在大多数方面,情况会变得更好而不是更坏。怀旧和悲观确实是没有意义的。但提出这一点却是有意义的,即在考虑新的传播技术时,我们应保持应有的民主观念。”
美国政治传播学教授W·兰斯·班尼特认为:“如果年轻人打算回归政治的话,那么,新的交互式的媒体就应该提供更丰富的、有利于参与的视觉材料。当然,如果政治领袖能与年轻人交谈的话,会更加有用。但是,在大多数选举事件的宣传中,为年轻公民提供的信息很少,要么是因为觉得与他们打交道很难,要么是觉得他们很少关心政治,因而他们的参与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也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
网络形成巨大舆论场:不重视网络民意官员将被抛弃
网络民主正在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关注网意,利用网络,重视民意,是时代对于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互联网在改变着传统的舆论信息交流手段的同时,也在挑战政府传统的信息舆论传播方式。过去我们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宣传,而不是平等地交流信息、传播思想、交换看法。互联网正在挑战一些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和执政模式,也在考验着一些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
不重视网络民意的干部将被抛弃 传统媒体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新闻报道方式,容易使得传统媒体发出的信息和声音不比网络包罗万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急剧变迁,各种利益主体不断出现,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人们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传统的收集民意、反映民情的办法很难满足多元化社会表达的需要,需要开辟新的渠道为各种利益主体反映诉求、表达思想提供便利。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人们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提供了意想不到的便利。
互联网也在生产和制造各种舆论、观点和思想。一报独大、一刊独大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信息发布、意见表达的渠道日益多样化,人们获得信息、选择信息的渠道增多、能力增强。这样的新形势对传统的宣传方式、舆论引导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民主正在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如果领导干部不去正视这个新生事物,不去重视这样的发展趋势,不是干部抛弃了网络,就是网络抛弃了干部。
关注网意要避免形式主义 要关注网意,但不能走偏;要关注网意,但不能搞形式主义,要真正虚心地听取网意、认真分析和对待网意;要关注网意,但不能搞运动,防止出现一阵风。
网络民意的表达正在走向成熟和理性。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的互联网技术以跳跃的速度,从科技界、知识界、企业和政府走向社会大众。由于电脑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成本降低,人们使用电脑,利用网络已经不再是一种奢侈。因此,上网的人数以几何级的数量增长,网民成份越来越多元化和复杂化。人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表达需求,网络正在和已经成为与现实世界相映成趣的另一种世界。
网络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舆论场,它在传播着信息、表达着民意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民意。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网络民意由于参与表达者众多,在互动交流讨论中,逐渐形成网络主流民意,表达渐趋理性,其中很多舆论和意见,经过交流、碰撞、反思、修正后具有很高的水平。很多意见并不是网民们随便的议论,很多是经过深思熟虑,非常有价值的;很多情况是真实的,是难以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它是社情民意的重要体现和反映。网意应该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政策的参考和依据之一。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清醒的意识,认识到网意是民意的重要部分,对于网意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应当注意网络民意只是民意的一部分 网意只是民意的一部分,它还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即使它是主要的民意也还只是民意中的一个部分。尽管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2亿人,但是,相对于13亿中国人来说,毕竟还有很多人没有上网、不会上网、没有条件上网,他们的意见、他们的诉求,还应该有畅通的渠道加以表达和反映。而且那些不能上网的人大多数恰恰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诉求更应该重视,他们的利益政府更应该关心和满足。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民意不是社会民意的全部,还有更多的民意需要收集,需要反映。
借助网络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 关注网意,更要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还应该自觉地参与网络互动,平等地与网民交流,在听取网民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实行双向交流沟通。关注网意、利用网络,需要领导干部更改进执政方式,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收集群众的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以更加平等的方式与群众交流,以更加开放的方式和开明的态度对待群众的意见,眼睛向下,向着群众,向着实际,求真务实,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要重视听取弱势群体的意见,把满足群众正当的利益诉求作为领导干部的工作准则。(龚维斌)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让网络政治更具“中国特色” 中央政府力主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凝聚人民群众智慧,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党的十六大以来,一些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一些关系百姓衣食住行的重要措施的出台,都曾通过网络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重要事件,往往是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报道和反映,在网民的积极参与之下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并最终得到解决。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已经成为我国民意表达的一个重要渠道和平台,成为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成为加强学习、丰富知识的重要方法和工具。
近日,最高法即表示要求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建立民意表达机制。之前,中央及各级政府也在运用网络搜集民意、网络行政等方面进行过积极地实践与探索,网络无疑是一种更便捷、更廉价、收益更高的行政工具。
我们过去把互联网叫做“信息高速公路”。其实,这个比喻仍然没有过时。这条“高速公路”是西方人倡导和主建的,上面跑的大多是西方人的“车”,“车”上载的也多是西方人的货色,“路权”和“话语权”也仍然掌握在西方人手中,但是在全球化浪潮澎湃向前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或哪个政党可以绕开这条“高速公路”去走曾走过的崎岖不平的老路。唯一应该做的,是让这条“高速公路”上有更多我们的“车”——中国的网络,让我们的“车”上满载我们自己的东西——中国文化、中国理论、中国经验和中国观点,并经过积极的参与和努力,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我想,这也是我们在解读总书记与网民朋友对话中所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时应该得到的启示。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来源:《人民论坛》)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