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铁板上搞浮雕 打铁亲兄弟每幅“画”卖一万美元

  预告:浮雕恐怕大家都见过,常见的雕刻是在石头、木材,或者质地较软的金、银、铜等金属上,您听说过在铁板上搞浮雕的吗?在十家专就有这么两兄弟那这哥俩又是怎么想起来在坚硬的铁板上搞浮雕呢?

  主持人:财富新观念创造新财富,欢迎收看财富故事会。
今天咱们的演播室用上了这样的道具,这是铁匠用的榔头、还有凿子,外加一块冷冰冰、坚硬的铁板。您一定会觉得奇怪吧!这是干吗啊?咱不是要打铁,是要在铁板上画画!

  (镜头特写,从特写拉出来,直接转化成画面)

  展示;一幅幅铁板浮雕画面。。。。。

  音乐。。。。。。。。。。。

  主持人:这黑白相间、透着金属质感的精美铁板浮雕咱都看到了,可您一定想不到,这么好的艺术品,会和一间仅仅只有6平米、四面不透风的小黑屋子联系在一起。

  解说:这两个中年男人是哥俩,大的叫郭海博、另一个是弟弟,叫郭海龙。兄弟俩正是铁板浮雕的作者!

  郭海博:郭氏兄弟搞的铁板浮雕利用了铁板的材质,一个就是黑,在没有经过打磨的时候是黑的,经过打磨以后金属那种质感,那种白又出来了,铁板浮雕呢,我们说恰恰运用了黑白相间的反差来表现所要表现的艺术,

  郭海龙:它有时候给人感觉是有一种厚重感,艺术风格有自己的语言,

  主持人:谁也想不到,这些艺术品就是出自这样的铁匠铺!要说起来,浮雕恐怕大家都见过,常见的雕刻是在石头、木材,或者质地较软的金、银、铜等金属上,那这哥俩又是怎么想起来在坚硬的铁板上搞浮雕呢?

  解说:郭海博、郭海龙兄弟从小生活在河北的太行山区,哥俩自幼就喜欢在纸上涂涂抹抹的画画。少年时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哥俩来到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没想到,这一次竟然让他们从此开始了艺术创作之路。

  郭海博: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看到浮雕以后我们哥俩特别兴奋,那是我们第一次看到雕塑,过去是没有见到过的,一看到浮雕以后一下就把我们心抓住了,从那个时候我们从心底就想以后我们想搞雕塑,

  解说:有了想法,两个懵懂少年开始做起雕塑的梦来。

  郭海龙:开始弄点泥,到山里挖点红胶泥,开始学着捏泥人

  郭海博:就照着雕那个维纳斯,结果那次雕了以后感觉还挺满意。从那儿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天天沉浸在雕塑的兴趣里头,白天黑夜的,俩人互相当模特那时候,

  解说:时光荏苒,一晃十几年过去,哥哥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弟弟当兵、复员、进了一家工厂做钳工,但是,俩人喜欢雕塑的爱好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没事就在一起研究雕塑。不过,他们的雕塑也仅仅限于泥塑。

  郭海龙:老捏泥塑啊,总觉得这个东西易碎,不容易保管,

  解说:慢慢地,他们了解到,雕塑也可以在金、银、铜等金属材料上完成。不过,即使是用铜做雕塑,也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郭海龙:铜这东西可塑性特别强,就是说锻造起来比较容易、比较软,那时候可能一个月工资也买不了一张铜,

  郭海博:铁板呢,连想都没想,说铁这东西比较好锈,再又比较坚硬,一开始就打消这个念头了,

  解说:哥俩一边继续做泥塑,一边千方百计的找新材料。这一天,哥哥郭海博突然接到了弟弟从厂里打来的一个电话。弟弟兴奋的告诉他,他找到了新材料!

  郭海博:我弟这么一说,我赶紧骑上车子到这边看,看了以后,那时候我觉得特别兴奋,

  解说:郭海博到了厂里一看新材料,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弟弟所谓的新材料,竟然就是铁板!

  郭海龙:我是往铁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鲁迅头像,就是几把榔头、几个錾子什么的,就给它敲出来了,敲的还挺像。而且铁板这种金属不是人想象的特别硬,虽说硬,但是能敲动,

  解说:铁板上也能敲出图案来?这个发现让哥俩异常兴奋。

  郭海博:觉得铁板这个东西也能敲动,而且也能砸出形来。我就和我弟商量,咱们是不是把以后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到铁板浮雕上,因为铁板廉价,

  主持人:就这么着,哥俩就下决心在从泥塑转成在铁板上雕塑。可还没开始呢,问题就来了。在铁板上做画,您得敲敲打打啊!你们自己能忍受,邻居不干啊!哥俩动员母亲把楼下专门用做储藏间的小屋子腾出来,当作哥俩的创作室。哥俩在里面干的欢,这周围的邻居觉得奇怪了,为什么每到夜黑风高的晚上,那一排储藏间里,总能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

  解说:两个人白天要上班,只能晚上工作。叮叮当当的声音引起了周围邻居的怀疑。

  郭海龙 弟弟:说这哥俩一天到晚在破小房里头鼓捣什么呢?

  郭海博 哥哥:是不是开什么地下工厂?

  解说:好奇的邻居走进他们的6平米工作室才发现,这活脱就是一间铁匠铺。手里的东西是铁匠的家伙什,但是,随着他们凿子下敲打,生冷的铁板却慢慢变的生动起来。为了不制造噪音。俩人可没少想办法。

  郭海博:你不能扰民,扰民是干不下去的,

  郭海龙:我们把褥子,旧一点的棉被褥子钉在门上,有一个小窗户上也是护上东西,尽量声音不往外传,这么着去敲。

  解说:可这样做,让他们自己吃尽了苦头,

  郭海博:石家庄就是一个火炉城市,就三十八九度,最高温度还有到四十度的时候,所以小房顶子又薄一晒就透,屋里就跟蒸笼一样,

  郭海龙:冬天一盆水放在里头,喝的水,杯子里头剩下没喝的水第二天都冻了冰,就这么艰苦。

  主持人:新材料是找到了,创作室也建起来了,是不是您就真的能在坚硬、冰冷、黑漆漆的铁板上做出艺术品呢?哥俩拿出家里的积蓄,买来工具,通过无数次的实验,也就两、三年的时间,俩人已经用掉几吨重铁板,就这么着,哥俩一点一点摸索着铁板浮雕的技法。

  解说:在1毫米厚的坚硬铁板上敲出人物的模样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可雕塑除了讲究线条,还得把细节传神的表现出来。这就更难了

  郭海博:因为铁板是有一个(毫米)的厚度,有时候双眼皮砸不好的话就特别死,再一个也容易漏,后来我们也发现是工具的问题,不要让它太尖,先轻轻砸出一个印,然后再反复的弄几次,眼皮的问题就解决了,

  解说:细节问题解决了,可铁板毕竟是铁板,黑白两色分明,究竟怎么能让这铁板浮雕的色彩更丰富呢?这一天,弟弟海龙在厂里车床上工作,突然冒出了个想法。

  郭海龙:车床里面车出来的铁屑,它这个东西通过高温以后,有蓝色的、有紫色的,出来以后特别漂亮,从这个领域里头我发现这个东西能移植到铁板浮雕里头,你比如说有时候这个作品需要点缀一些东西,比如说你的作品里头有葡萄,你可以用火去烧它一下,那葡萄跟真葡萄的感觉一样。

   画面:紫色葡萄。。。。。烧色过程。。。。。。。。。

  郭海龙:哥俩非常兴奋,能在金属作品里面弄出色彩来觉得特别有意思,

  解说:尽管创作很艰苦,钱也花了不少,但是,哥俩沉浸在创作的快乐中,他们的快乐也感染着家里的妻子。

  郭海龙的妻子:每弄出一件作品来高兴的不行,快快快,你们俩给我们炒菜去,给他们炒菜,那天晚上弄到两三点钟了吧,炒菜,给他们拿的酒,哥俩一边喝一边说,然后说完了之后接着兴奋劲没过,到下面又干去了,

  解说:慢慢地,郭氏兄弟开始带着他们的的铁板浮雕作品参加一些雕塑展览,,不过,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才能把铁板浮雕变成财富。

  郭海博:我们当时没有一点功利思想,就是一点爱好,我们从小就喜欢画画、搞泥塑,觉得今后我们哥俩又能把爱好寄托在铁板雕塑上,觉得是一种欣慰,没有想着出名能卖钱。

  主持人:艺术品谁都喜欢!可哥俩压根就没把铁板浮雕当作能发财的东西。哥俩虽然生活不富裕,但是为了创作,忙活的自得其乐,可他们不知道,离石家庄300公里外的北京城里,有一个人正在苦苦的找哥俩。这个人是谁啊?咱们广告回来接着说。

  广告。。。。

  主持人:欢迎回来,2004年4月的一天,郭海博、郭海龙哥俩正在石家庄的工作室里忙活着,突然接到一个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解说:打电话的人叫张宁慧。是美国著名的侨太布罗克国际公司中国区的总经理。2004年4月,张宁慧的顶头上司,公司总裁维克多先生来中国,偶然在一次展览中看到了郭氏兄弟的铁板浮雕。回国后,他对铁板浮雕念念不忘。希望张宁慧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铁板浮雕的作者,为自己做一幅画。

  张宁慧:他说我是狮子座的,能不能给我做个狮子?

  解说:凭着印象,张宁慧辗转通过展览主办方才打听到“铁板浮雕”的作者郭氏兄弟。哥俩怎么也没想到,老外竟然看上了他们的铁板浮雕!

  郭海博:觉得老外还能看上咱这个东西,这是过去没有的,

  郭海龙:跟我们联系说要订狮子,当时也是哥俩觉得挺兴奋,这事能成不能成?

  主持人:按照张宁慧的要求,哥俩要创作出一幅以狮子为主题的雕塑作品。要求是100cm×80cm。可一听接下来的要求,哥俩犹豫了,因为维克多在一个月后要来北京,所以张宁慧要求兄弟俩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作品,这哥俩一算,时间太紧了!另一方面,这么大尺寸铁板也是他们从没有敲过的!接还是不接呢?

  解说:俩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为了不让老外失望,决定接下来!可张宁慧一问价格?哥俩的回答让他很意外。

  张宁慧:他让我定,我说这个怎么定?

  郭海龙:因为咱不是商人又不是做买卖的,对价钱实际上有时候抹不开面子,跟人家谈价钱张不开嘴,

  郭海博:总觉得是一个难以启齿的事情,

  解说:张宁慧久经商场,还从没经历过这样的价格谈判,不但如此,这哥俩压根就不提让张宁慧交点定金,或者双方签个合同的事。

  郭海博:没有这个意识定合同,觉得人家说了咱就去干,没往那儿想过,没有签订合同概念,也没有定金,那时候我们觉得不要就算了,要了,能卖出去就行了,

  张宁慧:的的确确是艺术家,是那种对钱啊、对财、对名都不太注重,比较执着的,

  主持人:活是接了,哥俩可就夜以继日的忙活开了。在哥俩看来,这是头一回老外看上铁板浮雕,更得精益求精,做出精品。在这里我得插一句俗话说:一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我们知道,大多数艺术家习惯一个人去完成作品,这样作品就各一把自己的艺术表达完全体现出来。而郭氏兄弟呢?几乎每幅作品都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您还别说,这哥俩创作起来还真和别的艺术家不一样。

  解说:哥俩在创作上很默契,创作中通常一个人扶铁板,一个砸,累了再互相换。在创作中也是取长补短。

  郭海龙:我哥他还是在有些细小的部分、精细的部分他可以说能把握的非常好,我是在大结构上把握的特别好,这样我们哥俩有一个互补,,

  解说:平常哥俩创作的动物系列作品都是一些粗线条的。而这次的狮子无疑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次挑战。

  郭海龙:你得表现它威武的神态来,雄师头上有那种毛的效果,

  郭海博:尤其在鬃毛上,鬃毛怎么表现,狮子那种雄壮、威武就是靠鬃毛,

  解说:这狮子的鬃毛究竟怎么敲呢?俩人研究来研究去,哥哥郭海博琢磨出一招来。

  郭海博:我们就把那个锤子磨的很尖、很细,一个印是一榔头,你想这个狮子多少根细毛,一点点的去凿、一点点去敲,

  郭海龙:一个毛就一榔头,一个毛一榔头,真是得几十万榔头,等于这个铁板靠一个点一个点砸出来的,

  主持人:要表现狮子的威武,您是得把狮子的毛演绎的传神。呵呵,这狮子身上有多少毛啊!所以,就这一幅画,您说得花多少功夫!不过,这哥俩也商量了,这是老外头一次看上他们的东西,说不上这是把铁板浮雕打进国际市场的一条路呢?怎么也不能留遗憾。

  解说:时间很快过去了20天,老外要的狮子终于完成了,哥俩给这幅作品起了名字叫“王者风范”。

  郭海博:第一幅出来的时候,哥俩看的时候挺满意,觉得这件挺满意,可是我们没法揣摩购买者的心理,如果咱拿去一个,人家选不上,这个机会就错过了。

  解说:海龙一听是这个道理。商量来商量去,哥俩决定再做一幅和狮子有关的作品。一诺千金,哥俩想了,怎么也不能让老外失望而归。

  郭海龙:干脆就做两幅,那时候的出发点就是让人家有一个选择的余地,一看这个不行让人家再选一幅。

  主持人:想法是好,可剩下这短短的10天工夫要再敲出一幅狮子来,这功夫可就费的大了去了。接下来俩人更是夜以继日。到了交货日期了,另一幅叫“皓月神威”的作品终于赶制出来了。那边,美国的大老板维克多也如期到了北京,通知这哥俩该交货了,哥俩西服革履、很正式的来见维克多,就等着老外挑画了。

   广告

  主持人:欢迎回来,哥俩惴惴不安地抱着两幅铁板浮雕,来见维克多。希望老外能从两幅中选出一幅。这个时候,哥俩心里七上八下。惟恐老外一幅也看不上。

  插两幅狮子的画面。。。。老外看浮雕照片。。。

  紧张的音乐。。。。

  郭海博:当时老外就跟趴在画上一样,到近跟前一点点手指着那么看,看的很仔细,看的非常仔细,所以说,我们那时候心情挺紧张,觉得人家能不能看上,

  张宁慧:王者风范,有点狮子为王的感觉了,很稳当的感觉,然后比较炯炯有神的,或者说有点稍微有点发怒的感觉看着前方,整个艺术表现力完全有了,这个狮子还是有动的地方、静的地方。

  郭海博:他偶尔之间和几个老外在一块交流,指指点点在一块交流,我们哥俩在那儿坐呢,有点跟傻子一样,等着人家判决,就看人家要不要那种感觉。

  解说:就连张宁慧也没有想到,平时不苟言笑的维克多 一看见两幅狮子,竟然满脸笑容。

  张宁慧:他光看第一个,哇!这么漂亮,这是我的那个?我说是。我说还有一个,你可以从里面选一个?行行行!又抬过来一看,哇!这么漂亮,然后两个看完了之后不吭声,我说选哪个啊?不吭声。

  郭海龙:他面带笑容,那种特别灿烂、特别高兴的神态,

  解说:老外维克多左看看右看看,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让张宁慧和郭氏兄弟都大吃一惊。

  张宁慧:这个漂亮、那个如何如何,定不下来选哪个,看完了之后说这两个我都要了,当时对我就说,这两个都要了。

  郭海龙:没想到能要两幅,那时候真是,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去表达。

  主持人:兄弟俩也没有想到,老外两幅都要。既然这样,那就谈谈价钱吧?兄弟俩还是那句话,您看着给。在兄弟俩的心里,每幅有四、五千元就很满足了,但是,没想到,老外的一句话,让哥俩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解说:老外维克多征询哥俩的意见,报出了一个价格:每幅画一万美元如何?

  郭海龙:那时候真是跟做梦一样,觉得自己的东西有价值了,能让人家认可,又能卖钱,郭海博::十六万多一点,因为我们是兑的现,我们觉得美金两万还不过瘾,觉得兑成人民币多,看着过瘾,就那种感觉,

  解说:两幅狮子被老外高价买走给了哥俩莫大的动力。

  郭海博::影响太大了,它一下好像给我们一种活力,觉得这个东西它有前途,通过老外买了这两件我们就发现,国外也好、国内也好,人们特别崇尚手工的东西,

  解说:两个人从开始做铁板浮雕以来,一直是投入大于收获,没想到突然有了这么大一笔收入。俗话说,亲兄弟明算帐,这哥俩开始商量怎么分这笔钱。弟弟郭海龙就一句话:听哥哥的。而哥哥郭海博把钱分成了三份。

  郭海龙::那时候工厂效益不是太好,我还是稍微困难点,我哥条件好,他说你分四万,他拿两万,咱留十万还买点设备发展发展,

  郭海博的妻子:我爱人总是在讲,他当大的,多照顾他们点,慢慢我自己耳朵里也是灌输的这个,自己当大的,再一个也比他们宽裕一点,就照顾照顾他们,为的能够再继续走下去。

  主持人:郭海博、郭海龙兄弟从开始做铁板浮雕起,一直没有把收入看的很重,尽管他们生活并不富裕,哥俩也希望能有一些收入来改善家庭生活。但是,每创作一幅满意的作品,他们却又爱不释手,舍不得卖出去。2005年10月,一位香港客商愿意出数十万的价格来收藏兄弟俩一个系列十幅作品,但是,哥俩就是不卖。

  解说:对兄弟俩来说,遇到这样的大买主并不多见,但是,没有想到,哥俩却婉言拒绝。这究竟是什么作品,让哥俩如此珍惜呢?

  郭海博:用铁板这种材质来表现那种太行风情系列的东西特别能打动人心。我们最后就觉得这个铁板浮雕也许就适合搞太行风情,就是为了太行风情才有的这个铁板浮雕,

  解说:但是,时间仅仅过去了一年,兄弟俩却以象征性的价格卖出了这些作品。原来,2006年12月,兄弟俩突然接到了河北民俗博物馆电话,馆长常素霞告诉兄弟俩,河北民俗博物想收藏哥俩的作品《太行风情》。

  常素霞河北民俗博物馆馆长:我看到作品的时候我也非常震惊,因为它是铁板,铁板相对于其它金属材料来说,延展性、韧性都很差,那么他在铁板上敲出这些凹凸不平的,尤其是我们太行山这种农村的生活、这种建筑、这种场景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确实是体现了它这种艺术魅力,

  解说:《太行风情》系列,是兄弟俩花了四年时间创作出的得意之作,这个系列融入了兄弟俩对太行山多年的情感。一直不断有收藏者想高价收购,但是哥俩一直舍不得。但是,这一次,河北民俗博物馆提出要收藏,让哥俩很为难。考虑再三,他们最终决定,同意《太行风情》系列由博物馆收藏。

  郭海龙:对于我们来说,这毕竟是属于国家的博物馆,是永久收藏的,而且对我们也是一个肯定,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解说:不过,谈到收藏价格的时候,这可让哥俩犯难了。在他们看来,能让更多的人看到,比什么都重要。

  郭海博:我们哥俩说只要博物馆能收藏咱就知足了,给钱是更好,那是锦上添花。

  解说:最终河北民俗博物馆用低于市场价很多的价格收藏了10幅作品。不过,这让哥俩开始意识到铁板浮雕的价值。也让他们开始思考市场和艺术究竟怎么结合。哥俩建立起了自己的工作室又开发出彩铜浮雕、焊塑等新的艺术形式。哥俩目前正在创作《铁板浮雕技法》一书,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学习、了解、认识铁板浮雕。

  郭海博:我们自己说我们就是打铁的,就是一个铁匠,但是别人一说你们是铁板浮雕艺术家、雕塑家,我们觉得别人能这么称谓我们,觉得是别人对我们的一种尊重,有时候都觉得好像有点担待不起的感觉,我们希望它真正能够形成一种流派,有很多人从事铁板浮雕这个艺术,真正让铁板浮雕能够传承下去,

  郭海龙:不管它能收获多少财富,我的感觉就是说,首先我喜欢美术,喜欢雕塑,喜欢金属铁板浮雕,而且呢又能从事这项艺术,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一组展示。。。。。。。。。

  主持人:十几年来,郭氏兄弟一直醉心于创作,到现在为止,哥俩也还是羞于和收藏者谈价。铁板浮雕的创作对他们来说很艰难,但是,要说起经营,对他们来说更加艰难。所以,艺术和市场该怎么结合,这对哥俩来说,是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今天的财富故事会就到这里。
(责任编辑:高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郭海博 | 郭海龙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