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数百名反对者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市中心举行抗议活动,反对美国在捷克境内建立反导雷达基地。 新华社/捷通社
7月8日,美国与捷克在布拉格签署了关于在捷克建立反导雷达预警基地的总协定,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美国东欧反导系统计划迈出了重要一步。
计划部署在东欧的反导系统是技术复杂程度和拦截能力最高的陆基拦截系统,与部署在美国本土的其他两个基地一起,成为美国导弹防御体系重要的一环。将在捷克布尔迪地区建立的这个雷达站承担着发现、跟踪和识别空中目标,并引导导弹实施拦截的任务。
同时,它还向美国本土的指挥控制中心提供相关情报,以便美国决定是否动用其本土基地的装备进行再次拦截。
美国此举在安全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十分深远。冷战结束以后,自诩世界霸主的美国不愿再被某个“对手”威慑,把既能打击任何对手,又能保护自己当作安全的考量标准。东欧反导系统既是美国追求绝对安全的产物,也打破了世界战略平衡,破坏了现行军控体制。
虽然华盛顿一再辩解,但俄罗斯坚持认为,东欧反导系统最直接和现实的目标并非“伊朗威胁”,而是俄罗斯。由于该系统临近俄导弹发射基地,增大了更早拦截俄导弹的几率,这比美国最初计划在中段拦截的效果还要好。这个部署在俄罗斯家门口的反导体系与阿拉斯加反导系统配合,形成了从东西两个方向对俄罗斯全面监控、反制的网络,俄罗斯战略力量的威慑能力受到制约,俄在战略安全领域的发言权受到严重削弱。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已对此协定表示“极度失望”,并称将采取应对措施。
美国对绝对安全的追求,必将促使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寻找保护自己的途径,导弹技术和数量的提高是必然的结果,一度遭限制的多弹头导弹也将获得“新生”。这无疑会使裁军进程出现重大倒退。在各方技术升级、数量增加的刺激下,地区间、国家间的“导弹竞赛”不可避免,相关技术扩散也极易产生。原来就举步维艰的国际军控将面临更大挑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不同,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时,绕开其他“盟国”和北约,单独与相关国家达成了协议。该计划启动之初,美国的目标还包括了独联体一些国家。这预示着美国在寻找一种更灵活、更方便、更少受牵制,并可能囊括更多国家的“结盟”新模式,进而在全球构成形形色色针对所谓“战略对手”的军事政治同盟的网络。
冷战结束后,在历史因素的推动下,东欧一些国家急切地想在西方集团内寻找“安全港湾”;而这种“去俄化”方向又激起俄罗斯对这些国家的不满。东欧反导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只能使一直未能理顺的俄罗斯与东欧国家的关系更加复杂。由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一直是美国下一步扩大反导系统优先考虑的目标,俄罗斯与独联体一些国家的关系也将出现同样的麻烦。
对美国而言,美捷反导基地总协定的签署促进了“安全”,而对另一些国家,这些基地却是“威胁”。当巨大的反导雷达天线树起之后,美国及东欧地区收获的未必是安全与稳定。(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人员姜毅)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