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随机抽人进行采访吗?”得到肯定答复后,湖南读者罗娟语气里掩饰不住惊喜,“去年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你们的评选,没想到今年还能接到后续回访电话,感觉自己的意见很受重视。”之前罗娟未曾参与过评选活动,因为她觉得即使自己提交了意见,也只会石沉大海。
第三届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寻找美丽的中华“西霞口·2008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因坚持充分“表达最真实民意”的活动主旨,赢得了全国众多旅游爱好者,尤其是青年旅游者的好评和支持。今年活动开展以来,接到众多读者的来信来电,记者了解了他们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活动参与者的反馈信息,组委会都将认真考虑并采纳其中的合理建议,力争将活动做得更好。
“关注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是为自己的出游做一个参考,这是最主要的目的。”读者陈继德说。同时他还表示,青年人都喜欢新奇的事物,希望能在旅途中获得更多知识和经验,所以同龄人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对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同样以回寄选票的方式参与评选的浙江读者胡迪,向记者表达了他对本活动的感受:“这个活动使我了解了一些以前不甚熟悉的景区景点,之前觉得那些地方并不怎么样,通过你们的活动对其有了了解,改变了认识。通过评选活动,我也知晓了其他旅游爱好者喜爱的地方,上网查了以后觉得不错,打算以后有时间去那里玩。”他热心地建议本报可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运用多元宣传手段让更多的旅游者参与到评选活动中来。而对提名城市和景区景点,他也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希望参与评选的旅游者不要老将目光集中在已经很发达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上,可以关注更多的自然景区景点,从而提高那些富有乡土气息的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在这个问题上,北京读者沈毅的意见更明确,他建议把新兴旅游目的地单独做成一个排行榜,以便给喜欢去人少和新奇地方的青年旅游爱好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沈毅认为,传统的景区固然在景色和接待条件上都有它们的过人之处,但有时候青年人出外旅游并不一定都需要舒适的条件。“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故意去找些荒山野岭做徒步穿越,去挑战自己的体能和磨炼意志。年轻人对旅游的需求是多样的,也应该在活动的排行榜上体现出这种多样性。可以的话,应该多列几个不同类型的排行榜,不一定只选去的人最多的地方。”
西安读者罗月容说,她一直都很关注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因为活动提出的"寻找适合年轻人的行走"口号特别好。很明显,如果是在一个旅行团里,青年人喜欢的和中年、老年人肯定大不相同。所以,非常需要给青年人设计专门的旅游线路和产品”。
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举办以来,为回馈关心本活动的读者,一直都设有抽奖项目。获得2007年年度大奖——5000元人民币(税前)的山东读者徐丛丛告诉记者,她知道今年的评选已经开始,并且已经投了票。她告诉记者,去年得知获奖消息非常惊喜,“开始还以为是骗子。后来知道是真的,高兴坏了,马上就开始计划用这笔奖金出去旅游”。徐丛丛说:“作为拥有全国几千万团员读者的团中央机关报,《中国青年报》是我上学的时候就最喜欢的报纸。当初投票只是因为相信这份报纸的公正性,想把自己对旅游的一点看法和别人分享。”
作为去年的幸运读者之一,河北读者梁玉新告诉记者:“当时看报纸上、网上宣传你们评选活动的报道特别多,身边也有人谈论,自己就在中青在线网上投了一票。后来偶然看到自己得了纪念奖,觉得很幸运。”今年仍在关注本报评选活动的他,有个良善的愿望:希望此次评选活动能与帮助四川地震灾区有所结合,借此多为当地的人们尽一份绵薄之力。
当被问及会否一直关注和支持本报每年一次的“中国青年喜爱的旅游目的地评选”活动时,胡迪、罗娟和梁玉新等读者的回答都是“当然会”。原因也许正如读者胡迪所说,评选活动为我们搭建起两座交流的桥梁,这两座桥,一座在旅游者之间,一座在旅游者和各旅游目的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