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帐篷、扎竹筏,都能算学分
《野外生存》成浙江林学院必修课
在教育部指定的7所高校中,浙江林学院是唯一把《野外生存》列为大学生必修课的高校。从2002年至今,已有6届共3000多名学生完成了《野外生存》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学分。
|
《野外生存》任课老师周红伟介绍,第一、二学期的学习主要在校内进行,学生通过训练增强体能,学习受伤后紧急自救、救护他人等野外生存的常识,并初步具备应对下雨、降温、地质灾害等问题的素质。第三、四学期则在野外进行实战培训和素质拓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学生要在森林里训练几天几夜。
《野外生存》课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大学生的浓厚兴趣,现在每个学期都有500多名学生学习这一课程。野外的训练环境较为原始,这些大学生不得不尝试做“苦力”,亲自动手干一些粗活,赢得继续“生存”的机会。
2005年,户外运动正式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国家级体育项目,上海、杭州等地高校的不少大学生趁周末、假期参与林学院组织的野外生存活动。全国30多所高校曾专门到林学院“取经”,准备开设《野外生存》课程。
一天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过河时,得自己搭建竹筏;走进原始森林,得自己寻找食物,搭建帐篷,挖灶;为了不让一个队员掉队,还得制作担架,抬着队友走……看到这里,你别以为这是一支非常专业的野外生存队,这只是浙江林学院的学生们在上《野外生存》课,完成老师布置的“试题”之一。昨天,记者了解到,这门课程已成为该学院的必修课。
这些天,浙江林学院修读《野外生存》课程的500多名大学生正在临安大明山等基地进行紧张的训练,只有通过测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必修学分,并在下学期进入到新一阶段的学习。
参加过野外生存课学习的学生说,这堂课的意义就在于,让他们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弥补了自身的不足,这种不足不仅是能力上的,而且还有心理和思想上的不足。
收获之一:友谊
急流中,两个队友救出弟弟
“朋友只能是泛泛之交,我不会害别人,但防人之心时刻有。”汉语言文学051班的小金虽然是个活泼开朗的人,但因为有被好朋友背叛过的经历,老是不相信周围的人,上大学后,也没交到真心朋友。
小金听一位学长说《野外生存》非常好玩,而且可以经常到野外走走,这让她心动不已。“当时也没想到这课程会这么苦,可在上课过程中,我也得到了人生宝贵的东西——友谊,这对我来说,是人生的一次很大改观。”
爬山、过河、走独木桥等等,没吓倒小金,她坚持着,但让她哭鼻子的一次过河经历,使她从此改变了自己拒绝友谊的心理,变得更开朗。
去年暑假的一次课程中,刚好小金的弟弟也放假,听说姐姐要去野外生存,他也想跟着去。征得老师同意,小金就带上了弟弟和30多位同学一起从大明山的大本营出发了。
“小弟弟,你还小,东西太重,我们帮你背。”队友们非常热情。
一场雷雨后,山上的小溪暴涨了,水流非常湍急,要完成任务,跨过小溪是唯一途径。“因为弟弟没有参加过野外生存训练,对这样的水流不知深浅,他第一个跑着过溪,没想到,弟弟差点被冲走了。”小金说。
“弟弟!”一声尖叫,小金一下子被吓住了,愣在那里,还没等她反映过来,一位队友首先冲了上去,一把拉住了弟弟,但还是一个趔趄。
“拉住!”第二个队友也冲了上去,这才将弟弟从水中拖了出来。
“我弟弟不会游泳,如果被冲走,肯定没命了。等我清醒过来时,弟弟已经被救出,当时我抱着他大声地哭,心里真的有说不出的感动。”回忆起那段往事,小金还是非常激动。
“但弟弟的鞋还是被冲走了,当时还有10多公里的山路要走,弟弟没有鞋怎么吃得消?我的鞋他又穿不上,正当我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队友已经问了弟弟的鞋码数,大家争着要脱鞋给弟弟,那时,我真的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不争气的眼泪又流出来了。”
就这样弟弟穿着队友的鞋子完成了这次20多公里的野外行走,而队友因为没有鞋子,脚都磨破了。
“这就是朋友,不经历这些,我能感受到吗?”小金感触地说,社会上还是好人多,能交到不少真心朋友。
收获之二:坚持
腹泻虚脱,一步一挪走完全程
章大海是浙江林学院上《野外生存》课的第一批学生,已经毕业两年的他回想起上课的情景,他说,自己收获最大的是——自信。首先要战胜自己,才能克服困难。
2002年,在一些基础训练课后,同学们开始去大明山上“暴走课”。“大明山上有钨矿,我们没有经验,还没走到大本营,因为喝了含金属量比较高的水,结果30多人集体拉肚子。”章大海回忆,当时大家临时搭建的两个厕所根本不够用。
拉过肚子后,章大海和同学们都感到全身无力,可要赶到大本营还有几公里的路。
“脚踩在地上,就像在棉花上行走一样,身上还负重着30多斤的东西,真的感觉前面路漫漫无归途。这时候就想,自己如果和其他同学一样,躺在宿舍里多好啊,何必自己给自己找苦受呢。”章大海脑子里一闪过这一念头后,马上镇定了,因为所有的队员都没说要放弃,连女孩子也在拖着步子,慢慢往前走。
“每挪动一步,就多一份希望。”章大海说,为了鼓舞士气,大家一路还唱起了《一路上有你》的歌,还不停地讲笑话,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近了,近了……终于到达了大本营。
在大本营吃了药,喝了姜汤后,经队医检查无大碍后,大家又出发了,接着要克服的就是趟过一条小河。
“不知道谁找来了拖拉机轮胎,在轮胎上我们放了很多竹子,我和几个水性好的同学下河,让不会水性的队友坐在轮胎上,将队友一个个送到对岸,来回游了20多次,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快瘫倒了。”章大海说,没想到困难一个接一个,过完河,等待他们的竟然是碎石坡,坡度有70多度。
大家拉开距离一个个慢慢往下走,不仅要让自己安全,而且因为石头多,还要考虑到滚下去的石头不会砸到队友。
“到现在为止,我最怕的是蚂蝗,而在森林里,最多的就是蚂蝗,那时候每个人不管多热,都将自己裹得非常严实。”章大海说,走过了一座座山,趟过了一条条河,最后看到一条蛇正逼近队友,自己竟然敢将蛇一把抓住时,自己都感觉面前什么困难都没有了。
收获之三:团结
“一个人搭不成一顶大帐篷”
小吴因为长在单亲家庭中,所以性格比较孤僻。上大学后,他也喜欢独来独往,从不和同学打交道。
“我身体等方面都还可以,开始以为上《野外生存》课,只要不掉队,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和同学多罗嗦,所以就报名了。”说起参加课程的初衷,小吴觉得自己想法太简单。
走到野外时,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去找食物和柴火等,可不知道为什么,队长好像发现了我的“秘密”,他怕我遇到危险,就叫我搭帐篷,可五六人住的帐篷一个人怎么可能搭得起来?慢慢地,我也会硬着头皮找队友帮忙,没想到队友个个都很热心,和我互相配合搭起了帐篷。
野营的夜晚很寂寞,没有电视和书等,我只有一个人呆在帐篷里。
“喂,老兄,别一个人呆着,我们大家都来轮流讲笑话吧”、“讲完笑话再玩一局杀人游戏”……热心的队友围上来,给小吴讲笑话,找乐子。
“一个人不能做很多事情,不管做什么事情,如果大家能团结起来,很多事情都能做得又快又好。”小吴变得开朗了,而且看到同学不开心时,他还经常将队友们讲过的笑话讲给同学听。遇到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也能主动找同学、老师等帮忙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