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庭妇女,却从头开始学拼音、学认字———
孟庆兰:60岁再当小学生
走进济阳县济北花园小区孟庆兰的家,客厅茶几上,摆放着一本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一个作业本和一副老花镜,这便是孟庆兰的全部学习工具。
和大多数同龄的农村家庭妇女一样,由于小时候没上过学,孟庆兰以往每天除了做家务,没事时就是和邻居们聊聊天。去年冬天,喜欢听吕剧的孟庆兰一个人在家看电视吕剧《小姑贤》,当看到“丈夫”这个词时,孟庆兰觉得那个“夫”字怎么看怎么像“天”,为什么戏里老是唱成“fu”?外甥女来看她,孟庆兰第一件事就问这个“夫”字到底读啥。外甥女告诉她,露头的读“fu”,不露头的才是“tian”。
“不认得字,自己过去60年就这么混沌着过去了。”孟庆兰决定要过另外一种生活,哪怕从头开始,也要重新活一回。
退休教师王玉华与孟庆兰住一幢楼。听说她要自学,王玉华主动找上门来:“大嫂这么认真,一定能成功。我在家闲着也没事,来教你学拼音吧。”孟庆兰便有了专职启蒙教师。
靠着借来的一套小学语文课本,从“a、o、e”开始,然后是韵母、声母、音节、声调……只要一有时间,师生俩就聚在一起,一个认真教,一个刻苦学。原本陌生的拼音符号成了一个个生动的音符,让孟庆兰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有时甚至晚上11点还不想放下书本。
接着孟庆兰又学会了查字典。课本上有拼音的,孟庆兰就自己拼读,没有的就查字典。“每次学到新字词,自己都特别兴奋,至少自己心里亮堂了,不再为这个词闷得难受。”孟庆兰说,自己现在看见书上的字就觉得亲切,“感觉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活得充实过。”
开始自学后,儿子不听话,孟庆兰也不骂他了,给他写个纸条,有时甚至写上一封信,让儿子自己看。一次,儿子从济南打电话说想回家,孟庆兰却要去理发,就给儿子留张纸条,告诉他回来去小区门口的理发店找她。
以前,到银行取钱啥的,需要写字时都是老伴去。前几天,孟庆兰老伴因心脏不好住了院,孟庆兰只好自己去。在取款单上签上“孟庆兰”仨字,顺利办完取款手续,孟庆兰说,那一刻自己才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幸福。
孟庆兰说,只要有条件,自己会一直学下去,希望有一天也能看看报,精神上有个寄托。
(本报记者 刘文忠 通讯员 高春荣 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