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超越国界的语言——记中国首批赴海地维和女警吴立格 新华网长春7月14日电(记者王昊飞马扬)“2004年随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地完成了维护和平的任务,传递奥运圣火使我又一次成为和平使者,我坚信"和平是超越国界的语言",这才是同一个世界人民的同一个梦想,”中国首批赴海地维和女警吴立格14日完成奥运火炬传递之后激动地说。
吴立格似乎注定要与死神为敌。作为维和女警,她曾不止一次在枪林弹雨中与死神擦身而过抢救伤者;作为外科医生,她不止一次用手术刀与死神争夺孱弱的生命。她曾救助过黑种人、黄种人、白种人,就像奥林匹克传递的理念一样,在她这里是不分国籍、肤色、民族、宗教的,在她这里只有和平与生命。
吴立格坦言:“经历过生死考验之后才体会生命的宝贵,经历过擦身而过的子弹才领悟和平的价值。我手中的虽然是重985克的"祥云"火炬,但我传递的和平、友谊、尊重又岂是985克的重量所能表达的!?”
吴立格1970年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现任吉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副院长。吴立格入伍近14年来,治疗患者超过万人,其精湛的外科技术曾被患者称为“天使一刀”。2004年,作为中国首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先遣人员,她成为全部125人中仅有的4名女警之一,负责医疗任务;她不仅创建了医院,还时常同战斗队员一起外出执勤。
“参与维和的时候,海地很穷,传染病盛行,几乎天天都有人上街游行,天天都能听到枪声,”吴立格坦言,当时在恶劣的环境下也曾彷徨过,但每当看到不同肤色的伤者那希冀她挽救生命的眼神时,她便立即坚定信念善始善终。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任务已不再仅仅是救助一两个伤者,而是尽可能去传递和平的讯息。
一个灯火零星的黑夜,吴立格所在的执勤车窗被一名黑人妇女敲响,那人的丈夫胸部中了3弹,需要立即抢救。一个枪声密集的居所,吴立格和防爆人员将防弹衣、钢盔等全副武装后,冒着随时被瞄准的危险来到那个女人丈夫的床前。黑暗中,吴立格只能依靠一盏煤油灯的光亮去抢救伤者,周围的枪声一直没有停止。1分钟、2分钟……经过与死神20分钟的拉锯战,那名男子的生命被挽救了,吴立格长吁了一口气。
据吴立格回忆,在海地维和的6个半月时间里,她曾在现场抢救过40余人、在医院救助过100余人,且伤者、患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一个生命随时经受考验的国家里,吴立格扮演的又岂止是白衣天使那么简单。结束任务后,她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被公安部授予和平荣誉章,被吉林省妇联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被评为长春市十大杰出青年……
“2005年4月,结束海地维和任务的我们乘机回国,中途在洛杉矶停留。我在好莱坞参观时,看到了巨大的白色大字"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作为中国人、作为一名维和人员,在美国看到这样的巨幅标语,我当时几乎感动得差点哭出来,”吴立格说,“今天我举起了奥运火炬,又一次传递和平,这是我的荣耀,我也希望通过这个机会向全世界人民说,和平是超越国界的语言,请大家一同追逐和平这个永恒的目标。”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