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舒泰峰/北京报道
国防部官员谈日舰访华:真情流露也需理性思考
参观舰桥时,他们会问舰长站在哪里?舰长的椅子在哪里?舰艇靠岸时舰长是在舰桥里指挥还是到甲板上指挥
6月28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涟”号驱逐舰结束了在中国的访问。
|
中国军方如何评价这次访问的成果?《瞭望东方周刊》就此独家专访了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亚洲局副局长吴小毅。
对成果要做积极评价
《瞭望东方周刊》:如何评价此次访问的成果?
吴小毅:推动中日两国防务交流,构筑双方在防务安全领域的互信,促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的全面发展,是两国领导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两国、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而达成的共识。
中日两国舰艇实现互访是两国在防务安全领域加强交流的重要一步,中日双方都高度重视,为此也作出了长期的努力。
访问的成果是多方面的。一是象征性成果。“涟”号来访首先是对我舰访日的回访,表明了中日关系在向前推进,中日防务交流在继续深化。二是特殊性成果---“涟”号搭载了日防卫省和自卫队向四川灾区提供的毛毯、药品和食品等救灾物资,双方还举行了抢险救灾经验交流会,体现了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加强合作的愿望。
三是普遍性成果。按照国际惯例,中国海军官兵与“涟”号驱逐舰官兵互相参观对方舰艇,开展专业交流和文体活动,日方舰艇向湛江市民开放。离港时,双方舰艇进行了以通信和海上机动为主要内容的联合演练,等等。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双方加深了彼此的了解,融洽了感情,发展了友谊。
四是后续性成果。“涟”号驱逐舰官兵带着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而来,他们受到了我南海舰队官兵和湛江市人民热情友好的接待,也必定带着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而归。总之,可以说此访是落实两国领导人的共识、加强防务安全互信、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友好举措,对此我们要积极地评价。
双方都充满好奇心
《瞭望东方周刊》:访问期间,双方官兵互相参观了对方的舰艇。据媒体报道,日本官兵参观我方舰艇非常细,他们的参观重点是什么?有些什么评价?另一个方面,“涟”号驱逐舰的装备以及日本官兵的素养给我军官兵带来了怎样的印象?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吴小毅:双方官兵确实都对对方有着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此次来访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官兵,绝大多数是首次来到中国,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多,涉及面也很广。
参观军舰时,他们对舰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感兴趣。虽说作为舰员,有些东西对于双方都是一目了然,但他们还是希望通过中方的解释来加以确认。比如参观舰桥时,他们会问舰长站在哪里?舰长的椅子在哪里?舰艇靠岸时舰长是在舰桥里指挥还是到甲板上指挥?等等。我方官兵参观日舰时也同样如此,同行之间的交流十分热烈。
当然,客观地说,双方在参观开放程度上都有保留,这是公开的秘密,也是无可厚非的国际惯例。
通过接触和参观,我们总体上感到日本舰艇武器装备比较先进,管理正规严格,舰员素质良好。同样,中方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官兵高昂的士气和友好的态度,也使日方印象深刻。
《瞭望东方周刊》:为期四天的访问、两军官兵的接触中,最令你难忘的是什么?
吴小毅: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日方在访问中非常重视表达对四川地震的遇难者和受灾人员的慰问。日方指挥官德丸伸一少将每次致词时,开篇第一段话都是对地震造成的伤害表示慰问,并希望灾区人民能够尽早重建家园。在双方乐队进行联合演奏和日舰向中国民众开放时,日方乐队还专门演奏了一首“我已成千之风”的曲子,来表达对地震死难者的哀悼。
我认为,他们所表达出的情感,应该说是一种人类普遍情感的流露,是对生命的珍惜和礼赞。日方乐队考虑到现场有许多小学生去参观,还演奏了诸如“机器猫”、“聪明的一休”等中国儿童熟悉的动画片主题曲。为了让日本朋友多了解中国,中方乐队管乐、民乐轮番上场,京剧、民歌曲目交替演奏。通过音乐,拉近了双方感情上的距离,现场气氛十分感人。
着眼于国家根本利益
《瞭望东方周刊》:对于二战后首次日舰来华,有网友说心情很复杂,“不论它是来访问还是什么,但是它是日本的军舰”。类似的声音还有不少。加之前一阵发生了日舰撞翻台湾船只的事件。如何看待这类民众情绪?更宏观来说,日舰访华对中日关系的改善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吴小毅:的确,日本军国主义历史上曾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太大的伤害,很多国民心理上的创伤和阴影仍在,特别是前一阶段日本海上保安厅舰艇撞沉台湾渔船事件,造成了许多民众对日本、对日本海上自卫队舰艇来访的反感情绪,这是可以理解的。
说实在的,我对撞船事件也是义愤填膺。但中日关系复杂而敏感,在真情流露的同时,更需要我们理性思考。实际上,对中日舰艇互访双方国内都有不同的声音,去年“深圳”号访日时,也有一部分人比如右翼极力反对,还上街游行。这其中的艰辛复杂,一言难尽。
但说到底,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中日互为重要邻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在处理中日关系问题上,我认为必须坚定两个立场,一是坚定地维护我国领土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二是要坚定地推动中日友好。两者都要旗帜鲜明,也要有机统一,目标就是一个,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处理日舰回访的问题。
对于网上民意,在理解和尊重的同时,也要正确疏导。新闻媒体的作用非常关键,媒体应该做客观公正的报道,而不是为了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眼球,去做一些臆测和错误的解读。
此次访问是顺应中日关系发展大趋势、推动防务关系发展的一次实践活动,我刚才也谈到了,对增进双方在防务安全领域的互信、全面推进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但从中日关系全局来看,从中国军队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来看,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仍处在初级阶段。所以,对访问的成果也要客观看待。
这次活动对缓解民众情绪、增进两国民众友好情感能起到多大作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中日友好不可能因为一次舰艇互访“一蹴而就”,要建立两国人民间的真正友好,还需要走很长的路。就像我在湛江港的纷纷细雨中为“涟”号驱逐舰送行时的感受---中日友好的航程漫长而曲折,有漩涡,有逆流,有暗礁,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风雨兼程。■
(本刊特约撰稿杨岚对此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