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彭军,沈阳军区某师装备部副部长,国防大学战役作战指挥专业硕士,曾荣获“刻苦钻研军事的标兵”等称号,2007年被集团军树为“优秀指挥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
“经得起实战考验吗?”当参谋把即将进行的装备保障演练计划放到办公桌上时,沈阳军区某师装备部副部长彭军“习惯性”地问道。
这句话是彭军的口头禅,也是他干工作的标准,啥事他都喜欢用这把“尺子”比一比。
一次试验提出新装备问题18处 一次,彭军参加某新型装备寒区试验任务。
他白天上装实践操作,晚上挑灯夜战,研究相关理论。短短两周,他便基本掌握了该新型装备的战术性能、工作原理、作战使用。
该新型装备进行实射试验,装备生产厂家和有关专家齐聚现场。此时,彭军突然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装备某项设计参数跟实战要求不符,应调整……”讨论研究后,专家组采纳了他的建议。3天后,调整后的装备进行实射,5发炮弹全部命中目标。实射结束,有关部门组织召开“诸葛亮会”,彭军代表基层部队率先发言。他结合工作经验,以实战为标尺,先后提出“排气管设置过低不利于涉水驾驶”等18处问题。事后,他就这些问题与厂家一道讨论研究,及时进行技术改进。历时一个月,某新型装备寒区试验圆满成功,彭军也成了全军野战部队首位掌握该新型装备操作使用和作战指挥的团级指挥员。负责此型装备研制的技术部门联名发函,为彭军请功。
一次革新使抢修作业速度提高2倍 去年3月,彭军负责组织全师装备技术骨干战时保障集训。一次模拟考核让他皱起了眉头:进行“坦克负重轮拆卸”课目时,为了抢时间,一名战士不小心砸伤了脚……
“如果这是战场,那不是关键时刻掉链子?”针对原有操作工具的设计缺陷,彭军组织技术骨干集思广益,进行改进。经过半个月攻关,他们研制出“坦克负重轮拆卸装置”,使该课目完成时间缩短了一半,并且操作安全。实战,要求抢修速度更快。彭军以此事为契机,针对现有工具、器材的缺点和不足,集中技术骨干展开攻关。4个月内,他们先后研制出“火炮平衡机拆装专用套筒”等数十套工具,使抢修作业速度平均提高近2倍。
去年7月,该师参加军区装备作战保障能力比武。这些革新成果让修理技术骨干在竞赛场上如虎添翼,一举夺得了6项第一、3项第二、2项第三,金牌和奖牌总数名列军区师旅级单位第一名。
一次超前思索让部队“反应神速” 今年初,我国南方出现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透过一个个电视画面、一条条抗击冰雪的新闻,彭军敏锐地意识到: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成为和平时期部队的重要任务。那期间,彭军认真收集整理抗冰雪救灾方面的资料,并组织装备部机关干部围绕“执行多样化任务的作战预案全不全、能力素质行不行”等建言献策。一时间,这个讨论迅速在全师蔓延开来,并查找出了塌方抢救、雪中远程机动等60多个问题。彭军还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突发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将《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应立足“四早”》的建议呈到师领导的桌案上。他提出的早预案、早准备、早训练、早演练,为该师参加抗灾抢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前不久,汶川地震发生后,接到上级下达的“随时准备开赴灾区执行救灾任务”的命令,该师在5个小时内全装满员集结完毕。(配图:谭长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