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有两则新闻很感人,感人得让人不忍卒读,悲天悯人。一则是欲出售后半生救患上血癌的女儿。说的是陕西铜川一位患了白血病的20岁女大学生刘娜,不忍心再让爸爸为自己受苦受累,7月2日含泪写下遗书准备放弃治疗;7月13日,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无钱治病走在爸妈的前头,47岁的爸爸刘仓义,毅然做出“出卖”自己后半生为女儿求“救命钱”的决定……(《三秦都市报》7月14日)
另一则是女官员乞讨救儿。
曾经是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民政局副局长的雷仁粉,半年前,她的儿子不幸患上白血病,社会各界给予了母子俩不少捐助。然而,面对巨额医疗费,仍是杯水车薪。她带儿子在北京治病期间,一度抛开官员的面子,上街乞讨,只为全力救治儿子。(《都市时报》7月14日)
这两则新闻,情节其实很相似,同是父母心,而且子女都患上了血癌,巧合的是都骨髓配型成功,却债台高筑无钱手术,于是为了挽救子女的生命,不同的父母采取了相似而无奈的举动,前者欲出售后半生,甘为奴隶做牛做马,后者则是抛开面子春节上街乞讨。显然,他们都是在用人格和尊严作赌注,换回子女的的希望和未来,然而结局是美好还是残忍,尚未可知,却已经让人泪流满面了。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也是坚强的。面对骨髓配对成功的希望,我们的社会真的需要伸出援助之手。但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即使挽救了这已然见报的悲剧,我们却并不能应对那些“沉默的大多数”的哀伤。因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真是俯拾即是,人有旦夕祸福,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这类悲剧的主角。草根阶层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并不少见,一份官方文件披露,全国每年大约有一千余万的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笔者以为在浓浓的父母之爱的背后,折射出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保障机制的缺失。这,才是我们应该聚焦的重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尽力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前面说到的两个事例,他们都得到了许多好心人或是慈善组织的支持和捐助,但仅仅依靠病后的社会救济,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尤其是重大疾病救援机制。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就曾经建议,国家财政拨款专门建立“重大疾病”救援基金,由中国红十字会掌管,由医学专家明确哪些疾病属于“危及生命的重特大疾病”,只要确诊属于应当救助病种的患者,都可以申请救援基金,审核后马上作出支援。该笔款项将直接拨付给治疗医院,接受财政审计,同时接受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笔者以为这个建议确有必要实施,起码它能在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一时难以覆盖所有人群时,解决燃眉之急。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责任编辑:黄芳)